岭大协办博雅教育论坛 讨论现实世界中的两难问题

2023年2月24日

岭南大学研究生院和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合办第三届博雅教育论坛。

岭南大学研究生院和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合办第三届博雅教育论坛。

科技的应用在现今世界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行动,以及判断事物的重要性方面发挥著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去不断质疑某些在STEM主导的时代中被广泛采用的假设,并考虑它们可能引致的后果。

 

岭南大学研究生院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合办的第三届博雅教育论坛就是要回应这项挑战,并就相关的重要课题进行探讨。

 

在2月10日举行的论坛在线上线下汇集了来自亚洲、欧洲、大洋洲和北美的学者专家,与会人数超逾140人,讨论的范畴包括高等教育的宗旨、「大学的灵魂」、以及在面对社会的巨大变化时,博雅教育和STEM的前景。

 

是次论坛最值得关注的是由香港大学的白杰瑞教授(Professor Gerard Postiglione)主持的「校长对话」环节。该环节重点讨论了博雅教育的角色和社会责任,以及如何善用博雅教育去配合,而不是抗衡由STEM驱动的发展。

  

出席这一环节的讲者包括岭南大学校长郑国汉教授多伦多大学许美德教授(Professor Ruth Hayhoe)香港教育大学张炳良教授

 

许美德教授首先谈到了中国的历史传统。她指出15世纪末的一些具影响力的思想家都视文科和理科是可以完全融合的科目,没有任何区分。只是后来到了查尔斯·珀西·斯诺(C. P. Snow)提出的「两种文化」理论才导致欧洲启蒙运动时期产生文理之间的二分法。

 

然而,正如内地著名学者马相伯在20世纪上半叶所提出,大学应该努力寻找方法,将中西学问的精萃结合起来,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汲取养份,使学生拥有全面的知识,才能让他们时刻处於有利位置。 

  

张炳良教授发言时指出西方传统一直著重的连系是从知识到思想和技能,然后付诸实践,掌握做事的方法。 张教授说:「为什么是『博雅教育』?因为广义来说,教育的主要目标是要使一个人能够开拓胸怀,因应他们的任何不足去汲取知识,或者说是自由自在地汲取知识。在我看来,如果你这样看,所有的大学都有一个提供博雅教育的使命。」

   

他补充说,最初的博雅教育是包括对自然、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研究,远远超出了今天比较狭窄的定义。除了这些方面,博雅教育还会期望学生为「人类」的进步作出贡献,并会用时间精力去探索心灵的运作和不同的想法。

 

张教授说:「可惜的是,如今我们在谈论文科时,好像[它们]是要与科学分开的,所以,我们现在必须为博雅教育平反。这就是历史发展的有趣之处——博雅教育和STEM之间的错误二分法。」

 

他指出,现时谈及新科学时代,并将创新和技术视为「救世主」是一种时尚。不过,类似的情况在上世纪的不同时期也曾出现,并有助於证明单靠科学进步永远无法解决任何国家一系列的典型经济和社会问题。

 

张教授说:「我们必须掌握STEM才不致於落后。从实际情况来看,有些领域我们必需要了解,并且好好掌握,以期让人类有更好的生活。但归根结底,STEM的目的是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的生活是否好了一些?」我们必须从根本上入手,将STEM所代表的知识领域与博雅教育的整个概念重新整合起来。」

 

岭南大学的郑教授随后提到当前劳动力市场对STEM学位毕业生需求甚殷,科技公司希望他们能够帮助推动人工智慧、机器人、自动化、智慧型机器和大数据等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未来产业。

 

「这就是我们今天身处的世界。」郑教授说。「这种认为科技发展前景无限的愿景深深吸引了行业领袖、教育家和政策倡议者的思维。」

 

不过,他解释说,日本人在2017年首次提出、被称为工业5.0的全面愿景,不仅提出了通过机器人和智慧制造提高生产力的观点,而且还注重满足人类的需求和对整个社会的贡献。「这是关於如何利用最新技术来为工人赋能,除了提高他们的生产力,还会改善社会福利,从而使其成为『有灵魂的自动化』。」郑教授说。

这一愿景现在正导致大家重新思考现代工作的不人道性,所指的是数字时代的压力和即使在下班后也难以完全和工作分离。

 

欧盟国家现时的重点是转向提高员工的才能、他们的工作满意程度、可持续性和全面的人类发展。

 

郑教授说: 「我相信高等教育界,特别是我们著重博雅教育的院校,应该欢迎工业5.0,其以人为本的基础是要赋予劳动者权力,以及尊重人类的需要。这使博雅教育不仅仅是相关的,而且是必要的和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