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大學公布香港人應付憤怒情緒的策略研究報告

2007年11月22日

嶺南大學與香港大學進行一項有關香港人面對憤怒情緒,報復認知及攻擊行為的心理狀態及其應對策略之相互關係的行為科學研究。研究發現,當面對由威脅或挑釁引起的憤怒時,香港人若經常採用消極性應對方式,或體力活動以發洩憤怒情緒,問題仍然未能徹底解決。心理學家指出,若沒有適當地處理憤怒的情緒,可能會產生焦慮,甚至會導致抑鬱及絕望感。

行為醫學研究在西方社會已充分證明,憤怒情緒和敵對態度比傳統危險因素(如糖尿病和高血壓)更能預測心臟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能夠適當地控制及應付憤怒情緒是非常重要。一般人認為中國文化並不鼓勵採用極端的情緒來發洩憤怒,因為攻擊性的行為被視為會擾亂身體的和諧而引致疾病。然而,香港大學運動及潛能發展研究所麥思偉博士(Dr. Jonathan Maxwell) 從他以往的研究中發現,事實上,香港人雖不表達極端的憤怒情緒,但會沉思於負面的憤怒情緒(anger rumination)。麥博士發現香港人在憤怒沉思中的4項測量中(憤怒記憶,報復思想,事後憤怒和憤怒原因),全部均比英國人為高(見表1)。這證明了香港人雖然也有憤怒情緒,但他們因為抑壓憤怒而導致憤怒沉思(即事後反覆思考憤怒原因並記在心中),而帶來負面的記憶,甚至負面的情緒。

以往研究發現憤怒情緒的強度,報復認知的頻率以及攻擊行為的傾向均受應對策略所影響。有見及此,嶺南大學社會學及社會政策系蕭愛鈴教授和麥博士於本年初便進行了一項研究,研究香港人面對攻擊,憤怒及憤怒沉思的情緒與應對策略的相互關係。於本年初他們向630名16-75歲的香港市民,包括356名男性及274名女性,進行了這項問卷調查。蕭教授和麥博士在此項研究中採用了四種應對策略來測量。這四種應對策略歸納為: (一)主動積極性應對,表示用積極的手段來解決問題,或保持積極的心態;(二)消極適應性應對,表示接受現實,順其自然;(三)社交支持,即向家人及朋友傾訴;及(四)嗜好/鬆弛,透過分散注意力的活動而令自己鬆弛(見表2)。

蕭教授和麥博士在此項研究結果發現,香港人在憤怒情緒及攻擊行為方面得分較低,而憤怒沉思的得分則相對地較高。研究顯示,選擇主動積極性應對的受訪者在憤怒、敵對態度、人身及語言攻擊和報復思想的得分都較低;至於採用社交支持的受訪者則較少有報復思想。結果表示,主動積極性應對策略能減低憤怒情緒和報復認知,亦可以預防由憤怒所帶來的攻擊行為,而以消極方法應對和以嗜好分散注意力則不能幫助解決憤怒、憤怒沉思及攻擊行為。事實上,採用體力活動以發洩憤怒情緒的受訪者有較多報復思想和人身攻擊行為。

因此,積極性應對策略是最有效應付憤怒,攻擊和報復思想的策略。中國傳統應對方式是儒家思想所崇尚的一項重要的社會美德—「忍耐」。「忍耐」代表控制自身情緒(如憤怒)或其他心理衝動。「忍耐」的最終目標是維持和諧的人際關係,避免人際衝突。然而,忍耐對健康和主觀幸福感帶來負面的後果。心理學家指出過分妥協會導致抑鬱、擔心、焦慮及絕望感。這些結果顯示,消極適應性的道家哲學在應對憤怒上不一定有幫助。因此,蕭教授在建議他人採用消極適應性策略以應對生活問題之前,應預先作出警告。

在性別方面,研究結果發現,在積極性應對策略和社交支持策略的使用上,女性得分分別為4.37及3.93,兩項均高於男性的4.11及3.49,但在人身攻擊及憤怒沉思方式上,男性的得分在全部項目上都比女性的得分為高(見表3), 可見女性較能夠以最好的策略面對憤怒的情緒。

蕭教授指出,這研究正說明了調查中國人如何應對憤怒情緒的重要性。在2005年,麥博士進行了一項香港人和英國人的憤怒沉思比較,發現香港人比英國人較多忍耐及控制憤怒,表示香港人較多有焦慮的情緒,因此香港人應正視應對憤怒情緒的方法及其重要性。

蕭教授和麥博士提醒香港市民在工作場所和日常生活中,應使用更積極的應對策略來處理憤怒,攻擊和憤怒沉思,例如當遇到感到憤怒的時候,應即時尋求社交支持,與家人或朋友傾訴,或以平常心面對。長遠而言,更應積極面對問題,嘗試找出問題所在,並尋求共同目標,達致雙贏,以在這個高壓的社會中健康地生活。適當地應付及處理憤怒不但是面對問題的好方法,更可減低患心臟病的風險,以免對健康產生負面的影響。
  

1       英國和中國樣本的憤怒沉思比較(Maxwell等人, 2005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英國 (n=495)

中國 (n=453)

 

平均數(標準差)

平均數(標準差

1. 事後憤怒 

男性   1.78 (.61)

2.08 (.57)

 

女性   1.76 (.55)

2.08 (.61)

2. 報復思想

男性   1.66 (.65)

1.92 (.64)

 

女性   1.51 (.50)

1.75 (.60)

3. 憤怒記憶

男性   1.86 (.61)

2.17 (.56)

 

女性   1.80 (.53)

2.00 (.49)

4. 憤怒原因

男性   1.86 (.56)

2.62 (.64)

 

女性   1.89 (.57)

2.51 (.5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四種應對策略 (Maxwell & Siu, 2007) 

 

嗜好/鬆弛:

做運動。

休息。

主動積極性應對:

盡力維持積極的心態。

看看到底是什麼地方出現了問題。

盡力將工作完成。

自我檢討及調適。

社交支持:

與上司多溝通。   

與同事多溝通。

消極適應性應對:

無能為力,只好接受現實。

接受現實,不作強求。

順其自然。

聽天由命。


 
表3      應對策略,憤怒沉思,憤怒和攻擊情緒的性別差異

 

(Maxwell & Siu, 2007) 

 

 

男性

(n=356)

女性

(n=274)

應對策略a

 

 

積極性應對*

4.11 (.90)

4.37 (.85)

支持*

3.49 (1.02)

3.93 (1.02)

嗜好/鬆弛

3.81 (1.04)

3.62 (.98)

消極性應對

3.52 (1.12)

3.71 (1.07)

憤怒沉思b:

 

 

憤怒記憶*

2.05 (.54)

1.89 (.49)

報復思想*

1.78 (.58)

1.48 (.44)

事後憤怒

1.94 (.56)

1.83 (.54)

憤怒原因

2.14 (.59)

1.94 (.55)

憤怒c

6.06 (2.37)

6.15 (2.24)

攻擊d

 

 

人身攻擊*

4.73 (2.37)

3.90 (1.61)

語言攻擊

6.17 (2.54)

5.63 (2.40)

敵對態度

6.49 (2.28)

6.09 (2.14)

體力活動e*

9.86 (6.92)

7.19 (6.50)


*
統計學上相差顯著

 

a 評分由1 (最低)6(最高)

 

評分由1 (最低)4(最高)

 

評分由3 (最低)15(最高)

 

評分由3 (最低)15(最高)

 

評分由7 (最低)35(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