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大故事

馬學嘉
於嶺大修讀的課程: 社會科學(榮譽)學士 2001, 社會科學哲學博士 2006
現職: 新加坡新躍大學高級講師(共同課程)與高級研究員(服務研習辦公室)

馬學嘉
 

教育並不只是關乎學習知識,亦關乎訓練學生成為成年人。

馬學嘉

馬學嘉入讀嶺南大學時,對社會政策研究很感興趣,因為她希望了解如何創造更美好的社會。她取得博士學位後,就一直透過學生實踐這理想:她的學生在她指導下,參加服務研習,回饋社區。

校園生活 精彩學習機會

馬學嘉於2001年取得社會科學學士學位後,獲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頒發六個月的服務研習課程獎學金。當時該課程的知名度不高,但她將之帶回香港,並獲得時任嶺大校長陳坤耀教授全力支持。陳坤耀教授認為該課程尤其適合嶺大。在陳教授帶領下,嶺大由規模精細、提供住宿及以學生為本的學院,發展成為全面推行博雅教育的社區。鼓勵學生服務社區的服務研習,補足了博雅教育的其他特點,包括跨學科課程、國際交流及關懷思維。

服務研習試行計劃於2004年推出後,馬學嘉到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硏究實習一年。她其後在嶺大取得社會科學哲學博士學位(主修社會老年學)後,在港協助成立一間專注於老人學習的非牟利機構,之後致力在嶺大開設服務研習課程。她表示:「我完成 (成立服務研習處的) 建議書、培訓教職員並與社區夥伴商討,讓學生在他們的機構工作。我籌款、研究、撰文寫書,最後於2006年成立服務研習處,為250名學生提供支援。時至今日,服務研習處聘有18名員工,每年為1,000名嶺大學生籌辦逾100個項目。」她補充道,她很高興入讀嶺大,這為她帶來許多機遇。

除跨學科課程外,嶺大學生的學習方式多不勝數。充滿活力及關懷的寄宿校園乃博雅教育的一大特點,嶺大學生四年的大學生活中至少兩年須在校園住宿,讓他們學習獨立及參加有意義的課外活動。嶺大亦有電影晚會及與國際交換生聯繫的機會、節日派對、學會、社團及其他非正式的學習方式,「舉例說,他們學習如何解決衝突。正如哈佛學者Harry Lewis說,教育並不只是關乎學習知識,亦關乎訓練學生成為成年人。」

服務研習是一種社區服務方式,讓學生把課堂所學付諸實踐。這可深深觸動他們,燃點他們終身回饋社會的熱情。馬學嘉說:「學生開始服務社會前,我們有許多事情要做。我們會與教師及社區夥伴商討,訂立活動可達致的學習目標,滿足社區需要。我們會教導教師及社區夥伴如何展開相關工作。」學習成果包括人際溝通技巧、領導能力及社交能力等軟技能。馬學嘉道:「他們以團隊形式和不同的人溝通。然後,我們會有『反思』環節,他們可從中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並了解整個學習過程。」

參加項目 發揮所長

每年嶺大均舉辦多項精彩的項目,學生參加時間為每年30小時至最多120小時。部分項目更為期數年。由會計師事務所德勤贊助、援助距離雲南最近機場數小時車程的山區村落的「山區服務研習計劃」,首先在當地財務、健康、教育、農業及其他需要協助的範疇進行評估,然後根據這些評估定下不同計劃。馬學嘉表示:「我們建設學校和宿舍、為各戶提供飲用水、提供衛生教育,並與教師合作展開英文教育計劃。我們亦與雲南大學、當地非政府組織及政府等持份者合作。我們每晚都會認真地檢討經驗,反思如何學習及做得更好。」

另一項目則涉及學生與警方的合作。學生簡單了解常見的警務問題後,選擇打擊詐騙罪案,並製作了一條反罪行影片,在商場、幼稚園、中學及長者中心播放,幫助大眾加深了解詐騙的禍害。

服務研習促進社會進步,透過開拓年輕人視野及鍛鍊他們的社會技能,讓他們獲益良多。服務研習在嶺大獲得鼎力支持,過去10年已有超過5,000名學生參與。馬學嘉表示,教職員非常支持服務研習,並認同有關目標,展示出博雅教育提倡的關懷及體諒態度。展望未來,馬學嘉希望能夠善用自己豐富的實務經驗,在服務研習範疇作出貢獻,尤其是推動服務研習在亞洲的發展。現時,馬學嘉獲新加坡新躍大學委任為高級講師(共同課程)與高級研究員(服務研習辦公室),在新加坡及整個地區進一步發展服務硏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