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开始内容

研究与影响

从复仇到和解:冲突后社会迈向公义的新路向

从复仇到和解:冲突后社会迈向公义的新路向

在专制政权瓦解后,如何为旧制度的受害者伸张正义,是新任政府所面对的一大课题。

是否要向那些践踏人权的人报复?抑或让他们寻求宽恕,在新体制下得到赎罪的机会?

这些问题一直是波兰、前捷克斯洛伐克、南非、卢旺达、柬埔寨,以及最近成为国际焦点的缅甸(该国 军政府於 2010 年大选失利后交出政权)等国的重要议题。

热衷研究过渡中的公义

如何让社会整体放下过去的仇怨,积极聚焦国家当下的发展,是社会学及社会政策系 Roman David 教授 尤感兴趣的课题,他致力研究的范畴名为过渡中的公义。

国际公义过渡研究中心指出,公义过渡「并非『特殊』的公义,而是在国家经历冲突或镇压后,过渡至 公义得以彰显的社会环境的方法」。David 教授进一步解释:「这个新兴研究领域横跨多个学科,涵盖 社会学、政治学、法学、心理学及发展研究。」

他表示对这个范畴有着切身的兴趣。他生於以往并不民主的捷克共和国,亲身见证国家从专制过渡至民 主。

此外,有别於传统的社会和政治学家,探讨公义过渡的学者会审视真相和宽恕等命题。可是这两项主题 已於数十年前社会科学研究当中式微。例如,因宗教意涵的关系,很少人会认真研究宽恕这个议题。 David 教授指出:「公义过渡是社会政治的心理历程,值得深入关注,我们均希望在冲突过后可和平共 处。」

包容、排斥还是协商和解?

公义过渡研究的另一特性是 David 教授所说的「人事制度」,即新政府如何挑选官员担任行政或司法职 位。反之,传统的政治学家则著眼於探讨选民和政党的行为。

据 David 教授所言,挑选新任官员的基准可以是包容、排斥或和解性质。他说把某人撤职是最普遍的人 事变动,即撤换与前政权有关的官员,但这并非唯一的选择。以和解的方针,前官员勇於认错后也可再 次出任公职。

「这种手法源自波兰,如实披露过去的人可重获机会。」David 教授指出:「历史真相来自坦白承认过 失的人。因此,曾同流合污之辈也可重新出任公职。然而,举例说,如果他供称没有与秘密警察勾结合 谋,却有证据证明他撒谎,那么司法程序便会启动,取消其出掌公职的资格。波兰人制裁的是今日的诚 信问题,而非昔日的罪孽。」

这种前事不计的做法可让新近推行民主的国家展开疗伤历程。而在排除异己的手法中,社会内部冲突持 续,后果堪虞,情况就如今天的伊拉克或利比亚,基本上已是国不成国。

缅甸的公义

David 教授说,缅甸是他目前的研究焦点,缅甸吸引他的原因可真不少。「首先,个人而言,缅甸曾经 拥有莫大潜力,其二战后的经济指标与韩国不相伯仲。比较今天的缅甸和韩国,我们可以看到缅甸军政

府造成的巨大破坏,但同时也可预见这个国家仍可在亚洲卷土重来。」

他亦指出,缅甸是社会和政治发展的实验室,无论是种族冲突、公义、宽容、协商或民主化的问题,均 不失为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此外民主领袖昂山素姬也是缅甸吸引我的原因。」他表示:「虽然她处理少数民族的问题上为人诟病, 但她很快便重获机会作出补救。说到底她仍是可与曼德拉、哈维尔等看齐的的世界领袖。事实上,昂山 获诺贝尔和平奖,哈维尔可谓功不可没。」

对人的兴趣

David 教授於 2012 年加入岭大,他表示将继续研究世界各地的公义过渡的概念。

除 了《Limited Liberalism and Democratization in Myanmar》这部与 Ian Holliday 教授合著的新书 外, David 教授也有兴趣研究韩国,审视其於日本占领以及二战后在专制政府控制下,如何过渡并发挥协商 和解等积极方略,迈向未来。

他不时出席研讨会,并为乌克兰担任顾问,旨在协助其改革行政和司法制度。

虽然 David 教授的研究深入国际议题,但他主要感兴趣的并不在於公义过渡如何在国家层面得以应用, 而是在人与人之间如何落实。他说:「不公义的事情并不抽象,相反,牵涉其中的都是有血有肉的个体。 我关心的是人,是他们的意见和判断,不是所研究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