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周爱灵教授致力推动音乐教育
「我希望学生不要视音乐课为另一个科目,担心考试或争取学分。我希望他们修读音乐课是为自己的人生注入健康与喜悦的一个途径。」这是周爱灵教授对学生的由衷之言。周教授是岭大历史系的副教授 (教学),也身兼黄炳礼音乐及演艺部的主管。
不少教职员和学生都知道周教授是一位钢琴家,亦致力推动音乐教育。她对音乐的热爱是到了少年时代才发展出来的,周教授分享她的经历说:「我父母认为音乐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非常重要,因此在我四岁的时候,已安排我学钢琴。我最初不喜欢练琴,但到了差不多十岁,音乐却成为了我逃避日常烦恼的安全港湾,以及表达感情的 渠道。」
高中时,周教授继续弹钢琴和吹长笛,也参加了合唱团。她曾经在加拿大音乐比赛的全国决赛中获得亚军,亦在多伦多音乐学院的第十级钢琴表演获得最高级别的银奖。她在大学最初主修音乐,希望把她对音乐的追求,与更广泛的博雅教育结合起来。然而,她发觉大学对音乐培训的要求限制太大,逐渐削弱了她对音乐的热爱,亦令她失去追寻其他兴趣的空间。周教授说:「为了令音乐成为日后的事业,需要面对很多问题,我不想被这些问题破坏我对音乐的热爱。音乐在我的生命里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我希望它能继续保持下去。」
周教授后来曾修读过哲学、心理学和政治学,最后转为主修与音乐看似无关的 历史。她说:「历史与音乐看似是不同的领域,但其实两个学科都是要了解人类生活的根本本性,以及表达人类的核心经验。」自此,周教授一直致力研究文化和教育的历史,特别关注正规学习如何塑造我们的身份和人生经历。
她对研究教育的热诚,激发她致力扩展岭大的博雅教育课程。自从2014年被委任为大学的音乐统筹后,她努力令全校学生,不论他们的音乐知识背景如何,都能够从音乐教育中获益。她曾经进行实验,为欣赏音乐会的学生解释相关音乐的政治及社会背景资料,看是否能提升学生听音乐表演的体验。她亦计划进一步推动举办创意工作坊,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如何激发他们在其他方面的创造力。周教授解释说:「我希望所有学生明白音乐能够帮助他们得到更多的爱、关怀、谅解和自信。每个人都可以创作音乐,每个人都可以从音乐中得益。」
周教授计划於2018-19学年,在岭大的驻校艺术家和驻校作家计划之上,加入驻校音乐家计划。一位德国爵士音乐鼓手将会来岭大协助开办新的创意乐器合奏课程;另外,一位美国歌唱家将会主持一个歌唱研习班,并指导岭大合唱团。这些专业音乐家不单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音乐才能,并会作为榜样,分享他们如何将音乐、生活及其他艺术形式联系起来。周教授说: 「博雅教育是关於不同领域及学科的相互交流和融合。我们若提供更多的课程和活动将音乐与政治、文学与戏剧、音乐与电影等贯穿,就更能够让学生体会到音乐与创意艺术如何帮助他们在世界上找到自己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