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site Background

香港抗战遗址—沙头角抗战文物径计划

香港抗战遗址—沙头角抗战文物径计划

 

为推动历史教育,本校与香港广州社团总会、东江纵队历史研究会、原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老游击战士联谊会、新界乡议局等团体合作提出沙头角抗战文物径计划。计划中的沙头角抗战文物径全长约30公里,起点为香港沙头角抗战纪念馆(即罗家大屋),终点为红石门村,走毕全程约需10小时。文物径串连了许多与抗战相关的历史遗址,见证了香港沦陷期间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与香港民众奋起抗日、保家卫国的英勇事迹。除了具历史价值的遗址外,文物径四周亦毗连各种珍贵的自然生态环境,如淡水沼泽、溪流、红树林等,可让公众在了解香港沦陷期间的抗战历史之余,一同欣赏乡村的自然风光,是兼具文化及自然景观的特色文物径。

 

文物径路线图(按此放大)

文物径路线图

 

第一站罗家大屋 香港沙头角抗战纪念馆

沙头角石涌凹罗家大屋是「香港抗日第一家」罗氏族人的祖屋,由巴拿马华侨罗奕辉于1930年兴建。该大屋由五间并排相连的房屋组成,面积6,000多平方呎,具建筑、历史、文化、社会等多方面价值。2010年,罗家大屋获古物咨询委员会评为香港三级历史建筑。日占时期,它是港九大队的活动基地及交通站,是本地现存少数能见证香港抗战历程的建筑物,意义重大。同时,大屋附近一带亦是港九大队沙头角中队和海上中队主要的活动地区,在抗日活动中举足轻重。

经罗氏族人同意,大屋现已改建为「香港沙头角抗战纪念馆」,并于2022年9月启用。馆内的常设展览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东江纵队与港九大队的抗战历史,第二部分为「香港抗日一家人」罗家的抗日事迹。香港沙头角抗战纪念馆是香港第一间抗战纪念馆,香港第一间集中介绍中共在香港历史贡献的纪念馆,也是香港首个长期展示港九大队历史的国民教育基地,有助于公众了解香港沦陷期间的抗战历史,以及东江纵队港九大队和香港民众对抗战的贡献。

 

香港沙头角抗战纪念馆

香港沙头角抗战纪念馆

 

第二站南涌罗屋村

南涌有罗、杨、郑、李、张共五姓,各姓氏于南涌各据一方。南涌罗屋村为罗氏族人聚居的客家村落,曾住有约20多户人家,至上世纪20年代有一户李氏迁入。罗屋村不但是「香港抗日第一家」罗氏族人的原居地,更是南涌人民联防队的成立地。1941年12月10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武工队进驻南涌罗屋村,并以罗家祖屋、罗氏宗祠为立足点,积极开展抗日及剿匪活动。及后,罗汝澄、罗雨中等人以罗屋村为核心,发动南涌五个小村,组织武装力量,成立由港人组成的首支抗日民兵队伍——南涌人民联防队,共有50多名队员。罗雨中为南涌人民联防队的第一任队长。自成立以后,联防队一直积极配合游击队的工作,维持地区治安,有力地制衡了日军及土匪的力量。

 

罗屋村罗家祖屋

罗屋村罗家祖屋遗址

 

第三站:老龙田晏台山:三三事件发生地

1943年3月3日下午,日军出动近百人包围港九大队政训室在沙头角老龙田晏台山的驻地,游击队与其展开激战,多位战士牺牲,史称「三三事件」。事件中,曾福、邱国璋、符志光三人在激战中以身殉国;彭泰农、陈冠时、陈坤贤受伤被俘,后被杀害,惨烈牺牲。

2015年8月24日,国家民政部公布将彭泰农列入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2020年9月2日,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公布将曾福列入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

 

老龙田

三三事件时彭泰农曾福等英烈与日军激战的战场――沙头角老龙田

 

第四站鹿颈村

鹿颈村是新界首个抗日民主乡政权的成立地。1945年初,在罗汝澄、陈海推动下,沙头角地区内南涌、鹿颈共12条村组成南鹿民主联合乡政府。黄马发为乡长,陈秉琅、张才为副乡长,下设文书、财务、民政、文教、卫生、武装等干事,分管各部门工作。乡政府的办事处设立在鹿颈村上围陈春才的住宅。自成立后,乡政府积极配合游击队的工作,不单组织民兵站岗放哨,建立交通站和情报网,严密监察日本警备队和宪兵队的行动,更从事采购粮食及添置被服等后勤工作。

 

今日鹿颈村

鹿颈村

 

第五站乌蛟腾烈士纪念园

香港沦陷期间,日本曾对乌蛟腾及邻近的村庄发动十余次扫荡,不少村民为保障游击队的安全,遭受严刑,村长李世藩、李天生、李志宏、李官盛、李伟文、王官保、王志英及李宪新等先后牺牲性命。

为纪念这些抗日志士,乌蛟腾村村民于1951年10月自资建造一座烈士纪念碑,每年农历八月十六日举行谒碑仪式,纪念抗战牺牲的烈士。1984年,在旅英「乌蛟腾海外联谊会」支持下,乌蛟腾村村民重修纪念碑,并由原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先生亲笔题字,命名为「抗日英烈纪念碑」。该纪念碑始建于乌蛟腾一处山坡下,至2009年特区政府出资重建并迁至现址。2015年8月,国务院将该纪念碑列入第二批100处国家级抗日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乌蛟腾烈士纪念园入口

乌蛟腾烈士纪念园入口

 

第六站:横山脚

横山脚是港九大队成立后在沙头角第一个开辟的新据点。1942年2月,大队长蔡国梁等进驻横山脚村,以关帝庙为驻地,开展剿匪工作。土匪被击溃后,游击队的声望提高,当地青年踊跃参加,大队举办基层骨干训练班,整编队伍。1942年4月,英军战俘波生吉、比尔斯中尉、怀特中尉及祁德尊中尉获港九大队营救后,曾在横山脚参与大队部举行的欢迎会,与蔡国梁见面,在场人士高唱抗战歌曲,欢庆他们脱险。

 

横山脚

横山脚上村(沈思摄)

 

第七站:乌蛟腾村

乌蛟腾村是港九大队的重要据点之一。在港九大队的影响下,乌蛟腾全村500多人中,九成都参与了抗日群众组织,协助宣传发动群众抗日、增加生产、维持治安、为部队提供情报、送信及运输等。村内有39位青年更直接投身于游击队,英勇杀敌。乌蛟腾村邻近的石水涧曾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的电台所在地。自1942年5月南委事件后,该电台在维持广东党组职、游击队与中共中央的联系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乌蛟腾村村口

乌蛟腾村村口

 

第八站:九担租

位处新界东北的九担租村是一条深山古村,位置偏僻,不通公路,亦无交通车直达,但可经毗邻的乌蛟腾村沿山路步行而至。据蔡松英、李汉回忆和指认,九担租村曾设有港九大队交通站和税站。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负责人尹林平曾在此村居住。

 

九担租

九担租港九大队交通站和税站遗址

 

第九站:乌蛟腾会议旧址

1943年2月下旬,为总结东江和珠江三角洲敌后抗日游击战的经验教训,并部署日后的工作,中共广东省临委和东江军政委员会曾于乌蛟腾附近上下苗田一带的山坡举行会议,史称「乌蛟腾会议」。这是东江纵队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会议。出席会议人士包括尹林平、连贯、梁广、梁鸿钧、曾生、王作尧、杨康华、李东明、罗范群等,会议由尹林平主持。

 

下苗田

下苗田一处山坡

 

第十站:紅石門

港九大队曾在红石门设有税站,保障商旅及渔民安全来往沙头角及大小梅沙、沙鱼涌等地,免受土匪海盗滋扰,税收帮补了游击队的军费支出。1943年1月22日,日军到红石门扫荡税站,幸而游击队早有防备,避免了重大损失。

1944年8月16日,海上中队在红石门附近的黄竹角海面突袭沙头角日军组成的海上「挺进队」。部队向敌船投出鱼炮,又用长竹篙钩住敌船的帆绳,跃过去擒拿敌人。是役共击沉敌船3艘,毙敌25人,伤敌13人,并缴获机枪两挺、冲锋枪4支、步枪21支及手枪4支。

 

 紅石門

红石门海岸(东江纵队历史研究会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