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经济学及管理: 丘东晓教授

当梁绍荣经济学讲座教授及经济学系系主任丘东晓教授於1月2日踏入岭大校园履新时,他已对如何帮助岭大及学系更上层楼有清晰的方向。

 

加强研究实力、提升工作效率是首要方针。「与其他院校相比,岭大擅长教学,但似乎在研究方面稍逊,我们需要在此下点工夫。」丘教授说。

 

曾任职香港科技大学超过15年及香港大学11年、帮助两校成为世界一流学府的丘教授认为,优化班级规模及加强院校合作可以成为学系重要策略。

 

「小班教学能让教师更专注、建立紧密师生关系。但如果班额只是15个学生和25个学生之差,专注成效其实差别不大。」他说:「从另一角度看,人数相对较多的班级学习氛围会较小班不同,大家讨论、互动、合作的空间较大。班级规模扩大,自然减轻每位教授的教学负担,使其更能分配心神教好每一班。同时,他们亦能腾出更多时间从事研究。我认为这不失为一个双赢方案。」

 

此外,研究除了对经济和学术界有所贡献外,它亦有助提升学者知识水平,帮助他们把知识转移予学生及社会。

 

无可否认,研究数量受学系规模所限,而岭大经济学系仅有其他院校的一半规模。丘教授冀透过加强与其他院校的合作,尤其与内地院校的合作,弥补不足。「内地有很多受过良好培训的专才,例如精於数学的,但他们不知如何监督研究工作,当中也有一些不懂如何在英文期刊发表研究的学者。我们却拥有这方面优势,能担当研究的主导工作,而他们能提供人力资源及技术支援,共同合作。」

 

作为国际贸易及中国经济学专家,丘教授相信数据及实证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界以至现实世界的焦点,故学系应以此为先。「就国际贸易而言,有关数据的研究已成主流,而有关中国的研究亦显得重要。」他解释道:「回溯20年前,有关国际贸易的中国数据非常难以发布,一方面国外人士对中国缺乏了解,另一方面他们对中国数据的准确性及收集方法存有怀疑。现在,中国数据参考价值已很高,其研究亦已成焦点。我认为这类实证研究及有关中国的议题,是学术研究的大方向。」

 

於广州中山大学接受教育,并於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取得硕士及哲学博士学位的丘教授,现时与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和上海大学的多位中国经济学者合作。丘教授以精通中国见称,常於媒体发表有关中国及中美贸易战的评论。

 

「其实我们很难为中美贸易战作出准确的预测——两国不只是在贸易上角力,更关乎整体经济及政治文化。」丘教授解释:「当两国仍然存在差异,分歧在所难免。综观而言,我不认为两国能於数年内解决纷争。」

 

他认为两国即使签署贸易协议,这「战争」也会持续下去。「你可以视之为好的开始,但若干月后,难保美国再指责中国。在我看来,唯一解决办法就是对谈及沟通。当两个人或两国有所分歧,以往做法是委托第三方出面作主,双方不用展开对谈,只需向调解人、法庭转达诉求。但这场贸易战没有法庭,而以往一直担当世界『中间人』角色的世界贸易组织,却因能力所限未受两国重视。缺乏独立第三方的协调,两国唯有依靠直接对谈解决问题。因此,积极展开对话至关重要。」

Applying economics to his leading role: Prof Larry Qiu Dongxiao

丘教授醉心研究之余,也热爱运动。他曾热爱足球,是巴塞隆纳球迷。
他现在於闲时爱打网球和羽毛球,并「努力坚持每日游泳或缓步跑——至少每星期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