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博雅教育成就一生 Emerald Publishing
开始内容

MCSLN

通識教育

新高中通識科課程內容研究調查報告

  1. 新高中通識科課程內容研究調查報告 (嶺南大學群芳文化研究及發展部統籌)

  2. 附錄

轉載明報文章

  1. 認清目標 設計教學起點

  1. 新高中專題探究 學習自訂目標
  1. 從社會脈絡討論議題
  1. 設定和組織有效的學習經歷
  1. 通識科ABC如何取捨
  1. 甚麼是「正面的價值觀」?
  1. 通識科的目標﹕多角度思維的重要性
  1. 六頂思考帽子 作用與局限
  1. 促進學習的多元化校本評估經驗談
  1. 多角度思維 有助發展溝通能力
  1. 如何選用剪報?
  1. 人言仍然可畏 --藝人私照事件的通識教育
  1. 創造力和多角度思維
  1. 教師在分組學習中的角色
  1. 缺乏爭議的爭議性議題--從奧運聖火到通識教育
  1. 多角度思維助批判能力發展
  1. 參觀訪問不等同通識教育
  1. 新資本主義文化下的副局長、政治助理和爬水渠的兒童
  1. 通識教育和解難能力
  1. 思考不僅是技巧--從「六何法」談起
  1. 金融海嘯下 批判和反思的空間
  1. 設計通識科學習經歷與原則
  1. 腦圖與概念圖的教育功能和局限
  1. 威瑪之後的文化 與香港的通識教育
  1. 設計共通能力的學習經歷
  1. 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
  1. IES考評(四之一)﹕如何做好獨立專題探究--從考評局的樣本談起
  1. 培育探究議題的學習經歷
  1. 學習思考 告別常識習見
  1. IES考評(四之二)﹕題目與焦點問題--再談考評局的樣本
  1. 育價值觀的學習經歷
  1. 多角度分析學會生活技能
  1. IES考評(四之三)﹕什麼是好的資料?--三談考評局的樣本
  1. 組織通識科學習經歷的3個準則
  1. 通識教育非訓練閱讀技巧
  1. IES考評(四之四)﹕反思與評語--四談考評局的樣本
  1. 以「本源單元」組織學習經歷
  1. 開展試教通識之路

 

  1. 決定通識科命運的考評改革
  1. 從利益看教育持份者

 

  1. 角色扮演 體驗多角度分析
  1. 教育利益的想像與真實

 


轉載「明報通識版」

「Cult 通」簡介:
我們是一群熱愛藝術和文化研究的通識 拜老師,為迎接新高中通識科的挑戰,便結集在一起,反思老師與同學面對的教與學問題,嘗試找尋各種有效的教學和評核方法。

  1. 從出題角度思考

  2. 讓學生做老師 重新探索人文關懷

  3. 建立報章新聞閱讀框架 完整掌握新聞事件

  4. 剪報課業 --- 高中篇

  5. 雜誌是最佳通識教科書

  6. 問問題的藝術

  7. 專題探究變成藝術創作

  8. 理解差異,從學校做起

  9. 看圖也可學通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