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外交部副部长兼北美外交关系代表、 亚洲开发银行原首席经济学家等主讲 由岭南大学主办,建银国际、中山大学共同主办的 「美国的贸易政策改变和中国的应对策略」国际论坛

2018年12月18日

墨西哥外交部副部長兼北美外交關係代表、 亞洲開發銀行原首席經濟學家等主講 由嶺南大學主辦,建銀國際、中山大學共同主辦的 「美國的貿易政策改變和中國的應對策略」國際論壇

一眾嘉賓在論壇上合照。

目前,香港社会各界以至全球的经济和金融界均对美国的贸易政策改变和中国的应对策略极为关注;当中的焦点包括不同地方曾经采取过的做法,以及有关改变对内地与香港产生的影响;有见及此,岭南大学国际与发展经济学理学硕士课程、经济学系、潘苏通沪港经济政策研究所、中国经济研究部主办,建银国际、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了「美国的贸易政策改变和中国的应对策略」国际论坛,已於2018年12月18日在香港中环中国建设银行大厦30楼会议厅举行。

 

是次论坛由岭大校长郑国汉教授、岭大社会科学院院长兼中国经济研究部总监魏向东教授共同主持,出席的4位主讲嘉宾,包括:

 

  1. 施雅德教授 (Prof Jesús SEADE)――墨西哥外交部副部长兼北美外交关系代表、墨西哥政府《美墨加协议》首席贸易谈判代表、世贸前副总干事、岭南大学前副校长、经济学荣休讲座教授
  2. 魏尚进教授――亚洲开发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王念祖中国经济与商业讲座教授
  3. 黄友嘉博士――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强制性公积金计划管理局主席
  4. 岳 毅先生――中国银行原副行长、中银香港原副董事长兼总裁、「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香港中心及大湾区香港中心董事

 

岭大郑国汉校长表示,在过去几个月中,美国贸易政策的变化影响了国际贸易的正常运作。在此期间,中美两国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多次谈判,现时仍有各种变化。郑校长认为,美国总统特朗普应该更为理解经济学中的「比较优势」概念,因为当今世界贸易都是互补的,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商品虽然减少了美国的就业机会,但也降低了美国人的消费成本,令美国的商界和消费者得益;同时,美国对中国出口的商品和服务增加了美国的就业机会和收入。郑校长希望这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谈判能够妥善解决,并能最终达至一个令国际社会稳定下来和令世界上不同经济体都得益的结果。

 

是次论坛主讲的4位专家学者,既有国际顶尖学者,亦有外交官、熟悉金融市场及外围局势变化的著名专家,学术及实际操作经验兼备。现任墨西哥外交部副部长兼北美外交关系代表、墨西哥政府《美墨加协议》首席贸易谈判代表(兼世贸前副总干事、岭南大学前副校长、经济学荣休讲座教授)表示施雅德教授在发表题为「《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之后:与北美的贸易前景」的报告中表示,特朗普上台后对现行的许多贸易制度和规则都表示了不满,这其中就包括美国与加拿大和墨西哥签订的《北美自由贸易协议》。事到如今,《北美自由贸易协议》亦被改成了《美墨加协议》。世界各国的经济都是相互关联的,因此,分析《北美自由贸易协议》的问题,同样有助於理解中美贸易冲突。在新建立《美墨加协议》中,减少贸易、促进投资是一个重点;其次,将需求从外国转移到区域供应商,亦即增加对本地的投资而减少对外国进口的依赖,也是目标之一;再者,增加对社会议程的承担也是目标之一。特朗普不满意现行贸易规则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美国一直在进口国外商品,但这并没有给美国带来就业机会。因此,新协议的首要目标就是将工厂和就业机会留在北美。除此之外,《美墨加协议》也强调增加对社会议程的承担,例如反腐、强调劳工权利、强调环保和保护当地文化等。这些转变,值得中国留意。

 

中国银行原副行长、中银香港原副董事长兼总裁(兼「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香港中心及大湾区香港中心董事)岳毅先生在发表题为「中美贸易纷争:人民币国际化新机遇」的报告中表示,G20结束后中美已开始尝试解决贸易纷争,但目前看来并不能彻底解决。岳先生认为,中美贸易争端只是美国全面压制中国崛起的开始,不同的难关还在前头。美国的经济问题例如贸易逆差,其根源在於美国自己创立的美元货币地位,世界各国被迫持有美元并持有美国国债,这其实间接支持了美国经济。同时,美国的人口少且消费高,这种情况与中国刚好相反,因此美国的经济结构决定了其赤字和逆差。只以贸易战作为唯一方法去解决美国经济的内部问题,显然不会是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岳先生认为,今年美元已经多次加息,这其实是变相可以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契机。从长期来看,人民币还是会相对稳定。同时,港币也并没有随著美元加息和波动,而在香港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也呈现比较稳定的态势,这与人民币有较强的稳定性息息相关。因此,他认为中国应当继续遵循主动性原则,以我为主,不受外部干扰,继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增强货币的弹性,以缓解资本市场的压力。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强制性公积金计划管理局主席黄友嘉博士在发表题为「中美贸易纷争对中国及香港经济的影响及应对建议」的报告中表示,中国目前的经济水平相当於80年代的日本,后者也曾被美国施压,最终失落十年。目前来看,关税是中美贸易战的主要手段,但并非重点,因为美国还有对中国背景企业设立投资海外的限制,尤其抵制及限制中国的科技和能源类企业的对外投资,以及抵制包括学术上的合作等。而且,美国也拉拢了加拿大、澳洲、日本等国家打压中国。黄博士认为,有关现象不会在短期内消失,对中国的挑战也会是长期的。中国除了要改变目前只在中、低端产品或技术占有优势的现况外,也要全方短掌握关键技术;长远亦要进行全方位的体制改革,以应对外来的挑战。总的来说,中国有一定的经济规模、完善的产业结构、庞大的市场,而且大量的内部生产力和内需还未释放,他相信中国还是有能力应对未来的挑战。

 

亚洲开发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王念祖中国经济与商业讲座教授魏尚进教授在发表题为「未来的中美贸易关系」的报告中表示,所谓中美贸易逆差,需要考虑多种因素,譬如从实际贸易差额、两国在价值链中的位置,以及在货物及服务贸易等多方面来考虑。魏教授认为,两国贸易逆差实际上并非如特朗普所宣传那么大,根据德意志银行的相关数据显示,双方贸易差几乎是平衡的;所以,这就说明了双方实际上是利益平衡,商业上的对接也相应平衡。虽然特朗普和很多外籍经济学家认为美国对中国的较高入口比例造成了美国的高失业率,但从实际数据来分析,增加中美贸易上的合作,实际上是有利於增加美国当地工作机会。或者说,正面影响大於负面,原因在於中国主要出口半成品或中、低端产品,而且美国从中国进口最多的是制造业产品,同中国进行贸易上的合作,实际上促进了美国相关行业的就业需要及发展。魏教授认为,一般民众只看电视评论而不看经济分析的论文,以为中国出口会对美国形成威胁可能只是一种误解,双方应该以平衡的方式处理贸易冲突;同样,他建议世贸组织应该有更明确的方案来提高各国的贸易效率,从而帮助提升美国贸易的顺差。

 

是次论坛,沪港经济发展协会、一带一路总商会、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香港中国并购公会同时作为共同协办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