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大学者设计心理小测试让市民正视逆境 面对疫情

2020年2月20日

岭大学者设计心理小测试让市民正视逆境 面对疫情

新型冠状病毒爆发不单影响市民的身体健康,市民既担心受感染,更要忧心口罩、清洁用品甚至食品不足而各处张罗,负面情绪爆发,长远祸害可能比病毒更严重。岭南大学心理学学者特别为市民提供抗疫小贴士,从而提升抗逆能力和正能量,以充足心理资本抗疫。

 

岭南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暨应用心理学讲座教授、兼岭大和富李宗德谘询及辅导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萧爱铃教授表示,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相辅相成,过量的负面情绪会影响市民选择或执行有效的防疫措施,而恐慌往往驱使市民作出盲从、迷信等非理性的行为,所以负面情绪对心理健康的长远影响可能比病毒更严重。相反,拥有强大的心理资本对市民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

 

她说,心理资本泛指人们处理逆境和挑战时所需的四种能力,即「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和「抗逆力」。在这次抗疫中,「自我效能感」是指「深信我们有能力应对这次新型冠状病毒」,「希望」是指「坚定达致抗炎目标」,「乐观」是指「期望好景很快会到来」,「抗逆力」是指「逆境后很快复原」。

 

在心理资本的四个能力中,萧教授认为抗逆力在抗疫困境中尤其关键。她说,抗逆力是人们适应困难和从挫折中恢复(反弹)的能力,抗逆力不单是一种心理质素,更是身体免疫力的一个指标。

 

萧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曾於2009年透过访谈及问卷访问了共773名来自香港和中国内地的医护人员,研究结果显示在问卷中抗逆力得分较高的医护人员,身体中的免疫体IgA含量亦较高,以致他们较不容易在防疫的过程中受伤或生病。

 

至於如何提升抗逆力,萧教授说:「我们可以尝试正视逆境和挫折,适时挑战自己的固有观念,减去思维陷阱(例如不把这次疫情视为世界末日),开拓自己的视野,对传闻应寻找更多证据,不要盲信更不要乱传,不要让疫情主导情绪。特别在承受巨大压力时,我们可以保持对自己的信心和作适度的放松和调节,例如暂时不看有关疫情的讯息,转而做家务或听音乐等。另外,我们近期的研究亦发现亲友的支持是提升抗逆力的其中一个有利条件,因此,亲友互相慰问和勉励,增加同理心和信任感十分重要。」

 

萧教授的研究团队综合了几种抗逆力的特质,市民可以做个小测试,例如:

 

  1. 我有信心克服目前或将来的困难,并能解决可能面对的困境或难题
  2. 我面对逆境的能力很高
  3. 面临巨大的压力时,我仍能保持冷静
  4. 身处在充满压力的环境中时,我从未感到焦虑
  5. 即使在困难的环境下,我仍能积极面对

 

每项特质均以1至6分评分,1分代表「非常不准确」,6分代表「非常准确」,根据自己的情况对每个特质评分后,将5项的分数相加再除以5,所得分数为1分至6分,分数越高,即表示抗逆力更强。

附表

 

如何在是次疫情中提升抗逆力

 

 

态度

应对是次疫情的方法

1

正视身处的逆境和挫折

宜适量看有关疫情的资料,了解病毒传播的途径

2

避免跌入思维陷阱

不要过於恐慌,要保持镇定

3

开拓视野、对传闻寻找更多证据

如收到任何疫情的更新消息,应尽量循官方媒介或具公信力的传媒求证

4

保持适度的放松

如看到疫情的讯息而影响情绪,应暂时转移视线,如听音乐或做家务等

5

寻求亲友支援

多跟亲友谈谈自己的情况(如搜罗口罩),互相帮忙及鼓励,亦有助资讯交流,解决彼此的困难

Prof Siu Oi-ling

萧爱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