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大研究显示六成半市民受封关影响收入 学者促政府推动通关、支援内地港人医疗服务

2022年8月5日

岭大副校长莫家豪教授(左),以及岭大政策研究院助理教授(研究)黄耿华教授(右)一同出席「香港居民对与内地『通关』的看法」新闻发布会。

岭大副校长莫家豪教授(左),以及岭大政策研究院助理教授(研究)黄耿华教授(右)一同出席「香港居民对与内地『通关』的看法」新闻发布会。

岭南大学(岭大)政策研究院一项有关「香港居民对与内地『通关』的看法」研究显示市民受与内地封关」政策影响颇大。近六成半市民表示影响收入,近七成人工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有三成人更表示因此失业。鉴於部份港人因政策而长期滞留内地,近七成市民表示希望政府能为内地港人提供医疗资助,以及开通「远程医疗」服务,更有六成半受访者表示,若特区政府能促成与内地尽快「通关」,会提升对其评价。

 

因应疫情仍未完全受控,政府与内地仍有多项出入境检疫隔离措施,对市民往返内地工作及消费带来不便,更甚至影响生计。岭大研究团队为此在今年7月访问逾1,200名18岁或以上香港市民,搜集「封关」对市民的影响及他们对「通关」的看法,样本涵盖全港十八区。

 

调查结果发现,近六成半(64%)受访者的个人收入因为「封关」状态而减少,当中有一成(10%)人的收入减少三成或以上(图一)。约七成(68%)受访者认爲,「封关」状态对他们的工作造成了影响或不便;超过七成(73%)的受访者表示,封关状态对其所在行业造成影响。而有三成(31%)受访者更表示,「封关」令他们失业或短暂失业(图二)。

 

除了对工作的影响,超过七成(72%)的受访者认爲「封关」状态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了影响或不便(图三)。例如,调查发现有近七成(67%)受访者表示在「封关」前有到深圳或其他内地城市娱乐消费的习惯,「封关」状态令市民跨境消费模式亦被迫改变。此外,市民还关注长期滞留内地港人的需求,近七成(68%)受访者支持政府委托内地医院为身处内地的港人提供受资助的医疗服务,亦有近七成(69%)的受访者支持医院管理局为滞留内地港人开通「远程医疗」(或「视像诊症」),让内地港人在疫情期间依然能接受本港的医疗服务。

 

 

鉴於工作及生活备受「封关」影响,近八成(76%)受访者表示期待与内地尽快「通关」;超过七成(73%)受访者认爲一年内可以实现香港与内地两地旅客入境无须进行检疫隔离。约六成半(64%)的受访者认爲若新一届特区政府能促成与内地尽快「通关」,会提升其对政府的评价。

 

领导是次研究的岭大副校长莫家豪教授表示,研究反映现时本港与内地出入境检疫隔离措施已影响到市民的生计,生活模式亦大受影响。他说:「大部分香港市民期待与内地尽早实现正常通关,以恢复探亲、旅游及经商等活动。政府的政策应采取多种措施,例如加强与内地各级政府的沟通协调,进一步强化两地检测标准及追踪制度对接,为推进通关创造更多有利条件。调查显示广东省是香港居民赴内地的主要目的地,政府可采用『先易后难』的策略,优先讨论与广东省实现通关的可能性,进而逐步推广至全国其他省市。」

 

参与是次研究的岭大政策研究院助理教授(研究)黄耿华教授则指出,有不少需要长期使用公共医疗服务的市民(特别是长者)现时滞留内地,令他们难以定期覆诊。他建议医院管理局为滞留内地港人开通「远程医疗」或「视像诊症」,让他们在疫情期间依然能接受本港的医疗服务。

 

图一:受访者个人收入因香港与内地处於「封关」状态而减少的情况

Figure 1

 

图二:受访者曾否因香港与内地「封关」而经历失业/短暂失业

Figure 2

 

图三:「封关」状态对受访者的生活有否造成影响或带来不便

Figur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