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博雅教育成就一生 Emerald Publishing
开始内容

研究与影响

宁蒂珠教授
文化研究系教授及系主任

追求自主与现代化的亚洲旋律

 

Professor Tejaswini Niranjana

宁蒂珠教授

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系宁蒂珠教授(Tejaswini Niranjana),以她早前一项关於印度传统音乐与印度现代社会关系的研究为基础,尝试将有关理论套用在中国内地和香港,并与一众音乐家合作,以创新的手法进行有关实验。

 

在她将於2020年2月出版的《Musicophilia in Mumbai》一书中,宁蒂珠教授剖析北印度古典音乐在英国殖民统治结束后的孟买所担当的文化角色。当时印度社会正逐渐步向现代化,然而当地人仍继续迷恋这「古老音乐」,背后的因由,正是全书的研究重点。在书中,宁蒂珠教授并非集中研究音乐形式,而是广义的探讨文化、社会及政治问题。

 

孟买在19世纪是大英帝国的第二大城市,面积仅次伦敦。在殖民管治下,孟买人只可进行一些「认可」的文化活动。他们保留了印度传统音乐这类古典文化,并给予它们注入新的力量。印度之所以能成为拥有独特文化的国家,这也是原因之一。

 

印度人於20世纪初开始录制古典音乐,在往后数十年电台亦有播放它们。当时印度社会的中产阶级纷纷组成艺术圈子,广邀音乐家於剧场演奏。而随着有声电影的出现,印度古典音乐渐渐传播到社会各个阶层。七、八十年代前,北印度和南印度古典音乐已成为许多印度电影配乐的旋律基调。

 

完成该研究后,宁蒂珠教授欲探讨亚洲其他地区会否像印度一样,出现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相互发展的现象。现时,她正与中国内地及香港的音乐家合作,探讨该现象会否於背景跟印度截然不同的中国内地和香港出现。

 

说到音乐传统的演变,印度和中国差异甚大。在20世纪,中国社会欲摆脱封建走向现代化,结果造就了西方音乐形式的普及化。单就现代中国古典钢琴家数目之多,以及中乐如何改变韵律结构以配合西洋音乐的和声结构,已可见一斑。然而,同样情况却从未见於印度。

 

宁蒂珠教授的研究灵感来自她对音乐的热情。善於唱歌的宁蒂珠教授,早前曾带领多位印度音乐家往上海参与双年展。期间,她观察这些音乐家与中国乐手如何作即兴音乐交流,从而启发她的实验灵感。她随后创办了《萨特赫-萨特赫》(Saath-Saath)交流项目,邀请音乐家、作曲家和学者进行一系列跨文化合作,藉以推动有关中国和印度文化实践的研究。

 

想了解更多关於宁蒂珠教授的研究项目,请点击岭大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