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開始內容

研究與影響

真善美:與眾同詩

真善美:與眾同詩

對普羅大眾來說,詩歌和文學看似不太實用,未必能夠應用於日常生活中。有人甚至認為詩歌遙不可及,只有個別學者才懂得玩味。鄺龑子教授並不認同。他開展了一個知識轉移的項目,旨在與學員分享中國古典與現代詩歌的知識。「世界上充斥著多種不同層面的壓力,但通過分享藝術真理和文化知識,可以把我們的生活質素提高。」他說。

 

該項目包含一系列詩歌講座和研討會,分別在東華三院李嘉誠中學、樂茶雅舍和嶺大校園舉行,由三位學者作家主講:鄺龑子教授、前嶺大教員陳德錦博士,以及目前任職文學編輯的嶺大畢業生張志豪先生。活動不僅吸引了中學生及大學生,還吸引了公眾人士。鄺教授憶述:「有一次,一位93歲的作家出席講座。參與者提出有見地的問題,也很喜歡中西詩誦讀會,並積極參與討論。」

 

這個知識轉移項目的試點實驗為期一年,包括成立涵蓋中國古典和現代詩歌的詩社,並正式註冊。通過今年的經驗,鄺教授對於持續知識轉移的長遠方針,已有明確的路向。該社日後活動的推行模式包括設有特定作家和主題的小型講座系列、詩歌及散文的短期課程、詩歌吟誦和誦讀會等。他並已跟樂茶雅舍討論如何延續詩歌研討會等活動。

 

一位具有英國文學背景的成人學員說:「解讀中國古典詩歌,居然可以如此生動,我倒是沒有想過。」參與學員的反應正面,讓鄺教授確信通過知識轉移的教育工作是值得推廣的。他表示:「這些活動很有意義,為願意投入終身學習的學員帶來樂趣之餘,也可增長知識。這正是嶺南一直提倡的精神。」

 

Prof Charles Kw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