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開始內容

研究與影響

通過藝術學習:羅淑敏教授獲卓越知識轉移獎

通過藝術學習:羅淑敏教授獲卓越知識轉移獎

視覺研究系的羅淑敏教授獲2018年卓越知識轉移獎,藉此表揚其「接觸大地—荔枝窩環境藝術工作坊」知識轉移項目為社會帶來的貢獻。

 

羅教授說:「我認為藝術可觸動人的感官和心靈,我的研究一直聚焦於探討藝術作為體驗學習的一種形式,以及作為一種以影像編寫的語言。」有鑑於此,她於2015至2016年在新界荔枝窩開展了四個工作坊,作為知識轉移項目的活動,惠及130位來自香港多家小學至大專的學生。荔枝窩位於沙頭角比鄰,是有400年歷史的客家 圍村。

 

羅教授與嘉道理中心合作,該中心由嘉道理爵士後人開設,於大帽山坡上建有農場及植物公園,歡迎公眾參觀。羅教授的項目旨在提高參加者對荔枝窩等鄉郊村落的認識,尤其在自然與文化資源的關係上;宣揚在鄉村重新發展環境保育的價值;鼓勵學生反思和發現自然與人類的關係。要達到這些目的,最佳方法莫過於親身遊歷荔枝窩,進行藝術創作。

 

 第一項活動是「蒙/閉眼作畫畫」,讓參加者蒙上眼睛,利用感官來想像及重現自然景物。另一項相關活動為「蒙眼遊歷」,參加者蒙上眼睛在村內散步。參加者也參與藝術裝置的創作,以創新途徑探索以地方資源搭建物件。學生繪畫使用的碳畫筆是當地生產的;藝術裝置的材料也是在現場收集的。通過這些實踐活動,學生的感官變得更敏銳,他們對氣候和植物的特性也更了解,並且在研究野生生物的棲息地時,也可體會到生態系統微妙的運作。

 

在這個項目中藝術發揮了重要的點化作用。在小組分享會上,參與者覺得這些活動新穎精彩,讓人大開眼界。在工作坊舉行前進行的問卷調查,參加者對荔枝窩的認識及保育的概念    有限,八成以上的學生沒聽過荔枝窩這個地方,同時只有少數學生能夠把鄉村發展串聯起人與大自然的關係。然而,工作坊舉行後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生同意工作坊能夠幫助他們了解荔枝窩的歷史、文化及自然資源;並令他們更明白保育的價值,以及更認識大自然與人的聯繫。有許多參加者表示,能夠通過藝術創作講述他們的故事和感受,感到十分興奮。

 

如欲了解更多有關項目的詳情,可瀏覽相關網站(http://touchinglcw.wixsite.com/laichiwo)。網站記錄了項目的細節、研究結果和學生的藝術作品。此外香港電台的《好想藝術》節目(http://www.rthk.hk/tv/dtt31/programme/adcweekly_artspiration/episode/337546)亦播出介紹工作坊的片段。

Art for Education   Art for education   Art for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