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大學中醫診所
求診者須知:針灸服務
「針灸」通常指傳統針刺技術,即用針具刺入穴位或治療部位,透過手法達到治療效果;亦包括他非藥物治療手段如艾灸、拔罐、刮痧、電針治療、刺血法、穴位敷貼法等。針灸常用於包括各種痛証、中風康復,精神健康等,亦用於多種疾病的輔助治療。就診時,中醫師會為詳細詢問病人資料,診症後按實際需要使用一種或以上的治療手段,及安排療程。
如你有以下情況,請主動告知中醫師,以便評估是否適合進行針灸:
-
生命體徵不穩,如血壓過高、氣促、高熱等;
-
傳染病及血液疾病、身體嚴重疾病及手術史;
-
懷孕或正值生理期;
-
正在服用醫生處方的藥物;
-
對外用酒精過敏者。
- 過飢、過飽、酒後、運動後及情緒不穩者不宜立即接受針灸治療,預約時請留意進食時間,並稍事休息數分鐘。
- 針灸時應需要暴露針灸施術處,建議求診者當天穿著鬆身衣物。例如膝部治療者,褲管能束起及膝者為宜。女性不宜穿著褲襪或連身裙,可考慮帶背心及短褲更換。
- 針刺部位宜保持清潔。如接受頭部針灸者,治療前一天宜洗頭及避免使用定髮產品。
- 如求診者為行動不便者、體弱、年幼或未能配合指示者,請家屬或隨行者陪同,並預先告知診所以便安排。
- 女性求診者如正值生理期不適或可能懷孕,請先諮詢中醫。如有需要,求診者可邀請陪診者在場。
- 如有任何問題或疑慮,歡迎向醫師提出。
- 通常求診者會被安排卧位或坐位接受治療,並需維持一段時間(約15-20分鐘),如姿勢不舒適,請適時向醫師提出。
- 進針後切忌隨便移動身體。
- 留針期間宜保持平穩呼吸,放鬆心情。
- 針灸時,會有痠、麻、脹、重或肌肉跳動的感覺,乃屬正常現象,毋須擔心。如有不適,請告知醫師處理。
- 治療期間及治療後如有不適,如頭昏、噁心、出冷汗、心悸、口乾、眼前發花、呼吸短促困難等現象的話,這是暈針的前兆,請立即告知醫師處理。
- 治療期間醫師可能使用電熱裝置或電針機。如治療期間出現變化,如熱度或電量變化,請告知醫師處理,切忌擅自調整治療器具。
- 大部份情況下,針後後可喝暖水1杯,休息片刻為佳;即日可如常活動和洗澡。
- 以下情況屬正常情況,毋須過份擔心:
- 針孔輕微出血、瘀腫或麻痹感;
- 拔罐、刮痧後出現紅印;
- 艾灸後出現潮紅後或水泡。
- 以上情況配合適當護理,一般在1-2日內自行吸收和消退。
- 視乎不同病症,部份療程約每周1-2次,請預留時間,按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