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創新、企業家精神和設計思維樞紐

於2018年啟動的嶺大創業行動(LEI),致力培訓教職員和學生具備企業家精神和創新的決心,並激勵他們為整個社區帶來正向影響及改變。

 

作為美國史丹福大學「大學創新計劃」的合作伙伴,LEI 每年均會派出三至四名本科生到該校哈索普拉特納設計研究學院接受有關創新、企業家精神和設計思維的培訓。完成課程及交流後,這些學生代表便能把學到的知識轉移,並把它們引進嶺大校園。

 

「他們學習到設計思維後,便能培訓其他學生,就如培訓導師一樣。」 LEI 項目經理黃田麒 (Nicholas) 說。他亦是「大學創新計劃」的教師代表,負責監督參與計劃的學生。

 

Nicholas Ooi

Nicholas 感謝LEI 總監高永賢教授、隊友甘曉峰及黃嘉泳對他的支持。

 

Nicholas 最近就以「社區共融企業」(Inclusive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Local Community) 項目 ,入選為「大學創新計劃」的首屆教師代表,以改善校園的創新生態並培訓學生獲得重要技能和思維方式。Nicholas 是香港和亞太地區唯一獲選的教師代表。

 

在為期兩年的計劃中,Nicholas 將定期與約2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教師代表和其他專家會面,學習最新的改革策略、開發項目、交換意見及共享資源。

 

就「社區共融企業」項目,Nicholas 解釋說:「我們希望與服務受眾一起創業。一般的做法是,我們與社企合作,提供服務予有需要的人士。但在此項目中,我們與有需要的人如長者一同建立業務,望能給予他們額外的經濟及社會回報,包括提升他們對社區的投入度。」

 

他期望項目能惠及新界西的社區,包括元朗、屯門和天水圍。

 

「我們亦致力在校園內培育更多社會企業家。」Nicholas 補充說:「作為一所博雅大學,嶺大積極與學生共同發展社會創新生態環境,為社區增值。」他解釋說,創新、企業家精神和設計思維訓練在嶺大的博雅教育中起了關鍵作用,因為它們能令學生勇於嘗試、樂於與不同人士及社群合作。

 

「一些學生會在參與服務研習活動的同時,創建更有持續發展性的社企,這正是我們提供設計思維訓練的原因。設計思維實際上由五個過程組成:理解受眾需要、定下項目範圍、構思意念、完成初型和測試。整個過程最終令構思變成實踐。」

 

加入嶺大11年的Nicholas,親眼目睹科技發展在大學及學生身上產生的變化,及LEI 在創新和創業培訓方面的影響。

 

「我認為在過去,學生非常抗拒科技和所謂的『創新項目』。在LEI 成立前,學生沒有太多程式設計或 3D打印的經驗。我們相信雲端學習、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3D打印及3D掃描等方面的經驗,有助他們未來的事業發展。」Nicholas 相信,新冠疫情後,雲端技術和運算將變得更加重要,因為很多事情也會在網上進行。

 

儘管沒有科學或工程專科,嶺大卻是創新和企業家精神培訓的先驅和領導者。

 

「我們每年也會舉辦『亞洲設計創新工作坊』,教授不同課程的導師如何在課程中引入設計思維元素。去年,我們就為來自十間不同院校和 NGO合作伙伴、共40名人士進行培訓。實際上,LEI 已被視為設計思維的顧問機構,不少本地和海外大學亦主動邀請我們為它們提供培訓服務。」

 

展望未來,Nicholas 與LEI 團隊將繼續加強對學生的培訓和服務,以培養更多21世紀的社會企業家和世界公民。「嶺大的博雅教育為創業提供了理想的基礎,因為我們的學生懂得超越學科的界限,尋找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