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研究暨亞洲博雅教育國際會議嶺大舉行 探討當前社會及經濟環境對高等教育和博雅教育的影響

2019年11月8日

亞洲博雅教育國際會議

來自不同國家的學者和研究生參加2019年「高等教育研究國際會議」暨「亞洲博雅教育國際會議」。

來自30多個國家逾200位學者和研究生雲集嶺南大學(嶺大),參與由嶺大、亞太高等教育研究聯盟及國際學術論壇聯合主辦的2019年「高等教育研究國際會議」暨「亞洲博雅教育國際會議」。一連三天的會議分別以「不確定的未來:高等教育再定位」及「不確定的未來:博雅教育的角色」為主題,探討當前社會及經濟環境對教育界的影響及應對方法。

 

會議中,演講者和與會者討論了正規教育和博雅教育的改革,如何能幫助大眾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裝備自己以迎接難以預測的未來。當中議題包括全球化對社會產生的影響,特別是它正如何改變工種及人們的互動方式。他們亦就科技如何帶給教育機構、政府和研究人員新的挑戰作深入討論。

 

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博士應邀出席並發表了開幕演講,他鼓勵在不穩定的世界不穩定的社會經濟的環境下,教育機構與政府必須建立牢固的聯繫以解決問題。

 

嶺南大學校長鄭國漢教授、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Francis Green教授、英國牛津大學的Simon Marginson教授、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Adam Nelson教授、美國東西方中心的Deane Neubauer教授和嶺南大學副校長莫家豪教授分別發表主題演講。

 

鄭國漢教授在「中國的博雅教育:借鑒美國和香港的通識教育」的演講中,討論了中國博雅教育在自動化和人工智能迅速發展的時代中所擔當的重要角色。他根據國內、美國和香港博雅教育的情況,指出博雅科目應成為本科課程的核心科目,而學界亦應重新審視專業或技術培訓和博雅教育的關係,以及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結合的好處,一同發展科學(STEM)、人文及社會學科目。 

 

Simon Marginson教授在「平等但不同:中國崛起對全球和區域大學及科學的影響」的演講中指出,未來數十年中國的發展或會受到地緣政治衝突、人民流動和技術交流限制等因素影響。可幸的是,中國的高等教育和科學體系的發展已十分健全,故預期中國能迎難而上,繼續在世界發揮重要角色。他亦探討了中國和歐美大學之間的異同,以及未來全球高等教育的發展情況。

 

Francis Green教授於「畢業生就業與就業不足」的演說中,討論在全球化及當前的經濟環境下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他認為畢業生就業困難的原因在於,畢業生人力市場不是典型的短期微觀市場,而有效的薪酬機制或能確保畢業生技能的供求問題。此外,制度和宏觀經濟因素亦會影響各國畢業生的就業情況。

 

此外,莫家豪教授、Deane Neubauer教授和Adam Nelson教授,則以其他理論和觀點進一步與觀眾討論當前的挑戰,並探索採用全新人力資源方法的可行性。

 

會議吸引約120位演講者和80多位研究生出席。他們來自亞洲、大洋洲、歐洲、中北美洲北美洲和非洲約30個國家和地區。與會者主要為高等教育研究人員、大學行政人員、政府官員及政策分析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