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大建立本港兩棲及爬行類動物自然藏品庫

2021年1月29日

嶺大建立本港兩棲及爬行類動物自然藏品庫

圖: 研究團隊領導方健恩教授(中)與成員宋亦希教授 (左)及Itzue Caviedes-Solis博士(右) 。

嶺大獲自然保育基金資助,建立了本港兩棲及爬行類動物自然藏品庫作研究、保育及教育用途。

 

嶺大科學教研組自2019年開始建立藏品庫,至今已收集了超過500個兩棲及爬行類動物樣本,包括全港九成二的兩棲類動物樣本,以及三成六的爬行類樣本。藏品庫的館藏包括不同物種的標本、用作基因研究的組織樣本、相片及相關的資料(地理位置、採集日期及棲息地種類)。

 

嶺大的藏品庫獲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資助,有助實現《香港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中的保育目標。公眾人士只需瀏覽藏品庫的網站,便可獲得本港兩棲及爬行類物種的資訊,包括一些具保育或科研價值的物種,如盧氏小樹蛙及白頭盲蛇。藏品庫樣本亦會供科研人員和學校借用,作研究及教學用途。

 

嶺大的藏品庫其中一個最珍貴的物種盧氏小樹蛙是香港獨有的品種,已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瀕危物種。過去盧氏小樹蛙多棲息於本港的離島地區(大嶼山、赤鱲角、蒲台島及南丫島),但1992年興建新機場時,居於赤鱲角的盧氏小樹蛙被遷移至本港其他地區。藏品庫提供樣本以作基因研究,將為保育盧氏小樹蛙提供珍貴的數據,並作為保育轉移的研究個案。

 

領導研究團隊的方健恩教授說:「隨著科技的進步,藏品對於基因研究也極為重要。藏品庫就好像一個圖書館,而收藏的樣本就像圖書館裡的藏書一樣,是我們後世的珍貴資源,在目前我們未必預測得到它將來的作用。例如我們把1911年的樣本與現代的樣本作比較,就可以看出近百年來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影響,但當年採集樣本時根本未有氣候變化的概念。」。

 

有關嶺大兩棲及爬行類動物自然藏品庫的詳情,請瀏覽:https://lingnancollection.wixsite.com/natural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