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大與牛津大學合作提出「學歷貶值」新理論 持有學位而認知能力高者得保優勢

2022年2月22日

學者和政策制定者過去以「學歷通脹」理論,解釋高學歷人士在勞動力市場供過於求,造成大學學歷貶值的問題。根據該理論,學歷與經濟報酬之間的關係會隨著教育機會在社會普及而削弱。不過,嶺南大學(嶺大)聯同牛津大學最近進行一項有關學位貶值的研究時提出了新理論,指持有學位但缺乏高認知能力者才會失去其市場價值。研究發現,初級高等教育(大專或短期)的普及會引致「學歷通脹」,而高級高等教育(學士或以上)的普及亦會構成學歷貶值,但大學畢業生只要在工作上具備良好的認知能力,將能保留其優勢。

 

研究團隊採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經合組織)的「國際成人能力評估報告」(PIAAC)於 2011年至 2015年期間針對26個國家、合共91,217人的統計數據進行研究(圖一),以分析受訪者的教育程度、技能和勞動市場表現之間的關係,團隊使用「國際成人能力評估報告」的數據和其他國家的數據進行橫向多層分析。

 

結果發現,高級高教畢業生一般可獲得較佳的經濟回報,其次為初級高教畢業生,以及沒有大專學歷但認知能力高者。不過根據「學歷通脹」理論,隨著初級高等教育普及化,初級高教畢業生的經濟回報將會大為削弱。然而,高級高教畢業生的經濟價值,只有在他們缺乏高認知能力,同時在高級高教學位普及的情況下,才會受到影響而貶值。因此,即使高級高教畢業生的稀缺性減少,只要持有高認知能力,仍能保持其勞動市場的回報。此外,一些沒有取得高等教育學位的高認知能力者,其經濟回報會隨著初級高等教育普及而減少,而高級高等教育普及對他們的影響則未能確定。基於這些結論,研究團隊提出,學歷貶值這種獨特的社會現象與高級高等教育普及有關,同時相對地提升認知能力在獎勵分配中發揮的作用。

 

嶺大社會學及社會政策系助理教授Satoshi Araki教授表示,研究結果對社會科學研究和社會政策尤其重要。他表示:「勞動力市場的報酬,部分是由學歷和技能綜合釐定。不過,現行文獻較少關注(1)學位持有者是否具備高認知能力,以及 (2)高級和初級高等教育學歷在個人及社會層面的區別。是次研究就學歷貶值提出新理論及證據,有助更深入了解教育的經濟價值、文憑主義,以及更宏觀的獎勵分配社會機制。」

 

是次研究由Satoshi Araki教授與著名社會學家,牛津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日產現代日本研究所Takehiko Kariya教授合作,結果已在國際學術期刊《European Sociological Review》上發表。(https://doi.org/10.1093/esr/jcac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