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與影響
施樂民教授
管理學學系兼任教授
雙贏競爭
嶺南大學管理學學系施樂民教授在香港和英國從事學術工作多年,以定性研究(Qualitative approach) 為主。本地商學院慣常運用定量的研究方法,而施樂民教授則著重採用文本和敘事分析的方法作研究。
施樂民教授的研究涵蓋管理學和商學的不同範疇,由2019年研究有關美國跨國博彩企業及四家澳門博彩公司的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策略,以至製造業界所應用的「競合」(co-opetition)機制都有作深入研究。
施樂民教授曾發表多份關於競合的論文,其中一篇論題有關《通過競合建立行業知識:日本跨國企業子公司及其本地供應商個案研究》,乃由施樂民教授與曾是其博士學生、現在澳門大學任職的洪福來教授合作完成。論文於2015年發表,主要概述TESS (一家位於深圳的日本製造商分公司) 及其當地部件供應商之間的競合關係。
競合是指不同企業可同時互相競爭和合作。施樂民教授在文章中,採用了中國陰陽相輔理論,把似是對立的事物結合起來,而不是非黑即白的「二選一」,剖析了TESS精心設計的一套合作及競爭程序,及它如何協助公司學習當地供應商的專長和知識。
一般來說,日本製造商會與供應商保持緊密而長期的合作關係。與此同時,製造商亦希望供應商之間有一定程度的競爭 ,因此很少只依賴一家供應商提供零件。若市場只有一家供應商,他們往往會自行開設部門,作為自家的供應商之一。
競合合作有多種不同的形式。施樂民教授與洪教授在項目中,曾仔細研究和訪問TESS的五個供應商,並以觀察員身份參與他們的會議 (這些會議的議題通常與品質問題有關)。TESS 的產品品質保證十分專業,假若供應商的工廠在品質上出現問題,TESS的管理層不僅會指出問題所在,還樂意派自己的工程師到供應商的工廠協助解決問題。假如TESS在深圳的工程師找不到解決方案,日本總公司就可能派出日本的工程師到當地幫忙。此外,TESS會確保所有供應商清楚了解每個部件的功能,並會每月舉辦工作坊,幫助表現最差的五家供應商。這些供應商深明何謂雙贏局面,明白到只要做得好就會得到支援。
這類協作方法有助TESS提升品質保證和工作效率,亦可加強成本控制,最終獲得當地行業的專業知識。若企業能共享知識,令生產原料成本得以降低及使質素提升,各方也能受惠。
想了解更多關於施樂民教授的研究項目,請點擊嶺大學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