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與影響
善用樂齡科技 與長者一同抗疫

在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下,長者是最需要社會關注及支援的社群:除了大部分老年人服務被迫暫停外,他們的死亡風險亦較其他社群高。
根據嶺南大學亞太老年學研究中心於4月24日至5月14日進行的一項調查,近七成於長者服務機構工作的受訪者表示,「偶到服務」(69.8%) 及「社交及康樂服務」(68.5%) 完全停止。此外,分別約有五成半及四成半的受訪者表示,「護老者支援服務」及「到戶探訪服務」受到「嚴重」或「非常嚴重」的影響。
受訪者亦表示,疫情對他們的服務對象造成影響,包括缺少社交生活(96.4%)、增加孤獨感(78.2%)、憂慮受到病毒感染(70.9%)及身體機能退化 (65.5%)。
在疫情爆發期間,絕大部分老年服務中心和醫院也實行社交距離措施,網上護理和醫療服務可能是最好且唯一的選擇。事實是,另一項由亞太老年學研究中心進行的調查顯示,超過六成55歲及以上的受訪者表示在相關技術成熟的條件下,他們願意或非常願意嘗試通過「視像」方式向醫生問診。

由嶺大副校長莫家豪教授及亞太老年學研究中心研究助理教授及教育主任黃耿華博士領導的研究團隊亦發現,長者接受「視像看診」的意願與他們的學歷及社會階層有關:高學歷(大專及以上)群組與低學歷(中學及以下)群組意願嘗試的比例分別為70.6%和55.2%;而居住於自置房屋(包括私人房屋與居屋)群組與居住於租房(包括公屋及其他類型的租住房屋)群組意願嘗試的比例分別為65.7%和47.4%。
研究小組認為,現在是香港推行並應用最新科技,以緩解人口老化帶來的醫療服務短缺的好時機。
然而,嶺大多年來一直推動樂齡科技,致力解決長者和社會人士的需要。在疫情爆發時,嶺大賽馬會樂齡科技與智能安老計劃團隊,就開展了Fighting COVID-19 @ Lingnan項目,製作了一系列的網上教學活動,透過影片、臉書專頁貼文及Zoom會議,讓長者可以在安坐家中繼續學習及聯誼。
第一期的「樂齡科技大使網上培訓計劃」吸引33名沒有接受過網上培訓的長者參與。在團隊設計的教學手冊及實時練習的幫助下,他們由最初「聽不聽到我說話?」、「我只看到一個畫面」、「找不到聊天功能」的階段,至完全掌握視像會議的功能及操作,並樂在其中。
「那些認為長者不願意接受新事物、排斥新技術的觀點已經過時。」莫教授說。「戰後嬰兒潮出生的長者經歷了香港的經濟騰飛,不少亦接受過正系教育,對科技產品有很大的接納能力。」
點擊這裡了解更多嶺大樂齡科技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