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與影響

2019 年 11 月 09 日
鄭國漢教授在2019年「高等教育研究國際會議」暨「亞洲博雅教育國際會議」的演講——充份發揮中西博雅教育的潛能

鄭國漢教授
嶺南大學校長鄭國漢教授在2019年「高等教育研究國際會議」暨「亞洲博雅教育國際會議」中,以「中國的博雅教育:借鑒美國和香港的通識教育」為題進行主題演講,分析中國內地全人或「博雅」教育(“boya” education, BYE)的演變和價值。鄭教授比較了中國博雅教育與西方博雅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 LAE) 的異同,講述了中國引入博雅教育的經濟和社會誘因,及如何令兩種博雅教育都能為學生、社會及經濟帶來積極影響。
鄭教授解釋,中國的博雅教育源於中國古時的「六藝」,包括:禮、樂、射、御、書、數。而在中國教育系統裡,素質教育在1999年開始在各程度上推行,不限於本科生課程。理想的素質教育,能讓學生學習獨立思考、科學精神、創意、革新精神、解決問題的能力、溝通和合作技巧,還有創業精神。可惜,直到現在,這種教育方向仍被視為有點雜亂無章、條理不夠分明。
鄭教授認為,儘管如此,西方教育系統推崇的那種廣泛人文主義和跨學科教育還是讓那些講究革新的公司踏上成功之路,例如蘋果和谷歌。蘋果的創辦人喬布斯出身於博雅大學,他承認,其公司的成功得歸功於博雅教育;阿里巴巴的創辦人馬雲曾經是中學英語教師。鄭教授稱:「二人都意識和了解到科技解決人類問題的能力和局限。」
在美國,21世紀博雅教育「核心學習成果」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認識人類文化、物質和自然世界、心智和實用技巧、個人和社會責任,以及綜合和應用性的學習。這些成果與谷歌內部研究的結果吻合,即管理人才最重要的素質是溝通和聆聽,而專業技能只排行第八。
即使這樣,2016年的蓋洛普調查發現,美國25歲以上大學畢業生的失業率幾乎是2000年的一倍。鄭教授指,雖然西方博雅教育的目標是為學生作好準備,以發展成功事業、獲得豐盛人生,但如果畢業生無發找到合適的工作,這些目標實在難以實現。
在回應這些批評時,美國教育界的精英說,商界領袖一致肯定博雅教育為學生帶來的技巧和品質非常重要。「可是」,鄭教授說,「他們有沒有多行一步,了解自己的學生是否真的在畢業時就擁有這些可貴的技巧和品質?」
針對今時今日自動化和人工智能的時代,鄭教授為中國和西方博雅教育的發展提出了三項建議。「在中國,要達到博雅教育的目標,即那些政府訂立的目標,必須讓博雅教育在本科生課程中佔中心的地位,而非擔任無關痛癢的角色。」
其次,專業或技術訓練不單與中西方博雅教育的基本價值同樣重要,還在顯示博雅教育的優點方面擔當重要的角色。第三,修讀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有助得到中西方博雅教育和專業或技術訓練結合得來的好處。
鄭教授指出,嶺南大學現在已將這些想法付諸行動。大學同時為學生提供各樣傳統西方博雅教育的主修科,又有實用和針對就業的課程,包括中文、風險與保險管理、數據科學、環球博雅教育、動畫及數碼藝術和商業心理學。
大學還推出了兩個新的學生發展計劃,旨在提高學生領導才能和培育創業能力。此外,大學正發展科學與技術知識的副修科;同時,雖然大學仍以本科生教育為重心工作,大學亦設有各種各樣的研究生課程供同學選擇。
鄭教授解釋說:「嶺南知道,科學與技術知識對人文和社會科學畢業生來說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