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持續發展──從個人道德的培育開始
黃拱章
舒馬赫 (E.F. Schumarcher) 的《小即是美》寫於1973年,當時西方正面臨能源危機及大企業的全球擴展。當年舒氏看到的,正是人類的貪婪與無知如何侵蝕了他們賴以維生的自然及人性。 |
|
![]() 可持續發展是甚麼?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觀念萌生於1970年代,正藉環境議題開始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共同話題。有學者認為,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早在1974年關於環境與發展的科科約克宣言(Cocoyoc Declaration)中找到。 |
|
|
|
生態主義是甚麼?
嶺南大學群芳文化研究及發展部
通識課程研究小組
生態主義是一門在 1970 年後在西方社會興起的綠色思想,對自然環境的理解和所採取的行動,都與傳統的環保組織有很大的分別。 |
|
生態債務——誰「借」走了我們的未來?
杜潔
在24年前的一個寒冷的冬夜,聯合碳公司(Union Carbide)在印度博帕爾城的一場毒氣洩漏,殺死了成千上萬在美夢中安睡的人們。不需要集中營、不需要毒氣設備、也不需要重兵看守,一整座和平自由的城市就變成了致命的毒氣室。而這場災難的禍首至今沒有被追究,受害人沒有得到賠償。 |
|
|
|
|
|
|
|
|
|
|
|
|
保留部分權利
本網頁文章的版權為作者所有,並採用「共享創意」(Creative Commons) 版權條款,
以資料共用的方法,向學校及社會提供閱讀材料。文章可複製及散佈,惟須列明作者名稱,及不得作商業用途。
本雜誌得優質教育基金資助、Oursky 製作,特此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