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塑造現代世界的力量

過去幾年世界出現的劇烈動盪,為我們提供機會重新審視各種長期存在的假設。這些動盪部分與新冠肺炎肆虐直接相關,其他則是不斷演變的超級大國競爭、經濟調整和新興地緣政治力量導致的結果,

以上這些轉變,在學術界引發了關於全球勢力均衡變化的原因和影響的深入辯論和創新研究。

需要探討和理解的重要發展議題包括:中國近年在國際舞臺上所展現的自信、印度作為全球高科技中心所扮演的角色、新貿易集團可能帶來的影響、對必需商品的操控、以及任何國家被認為越軌的潛在爆發點等。

嶺南大學的李兆基基金政治學講座教授夏爾馬教授(Shalendra Sharma)對所有這些範疇都很感興趣,認為這些提議值得深入發掘。他因為研究這些 錯綜複雜的問題而享譽學界,是研究重塑當今世界推動因素的權威專家。

夏爾馬教授是一名政治經濟學家,在多倫多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他說:「我近年的研究興趣集中在兩個相互關聯的問題上,第一是當今民主國家面臨的基本挑戰,特別是在美國。我的目標是要更好地理解政治分裂和由此產生的民主倒的根本原因,這反映在民粹主義的崛起和向所謂非自由民主國家的倒退。」

他指出,新冠肺炎肆虐的影響顯然加劇了這些趨勢。因此,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在被視為自由民主的國家,「民眾自由表達意願日益澎湃的趨勢」將會對歷史悠久的民主制度、公共政策和管治形式的時長和程度產生怎樣的影響。

夏爾馬教授說:「第二,我在研究戰後自由主義國際政治和經濟秩序會有甚麼樣的前景,該秩序的主要設計者和捍衛者是美國--世界上最強大的自由民主國家。核心挑戰者是中國--世界上最強大的專制國家,它不僅將自由主義理想視為其合法性的威脅,而且還認為現在的中國有能力替代西方。我們需要瞭解這種重新出現的大國競爭將有甚麼影響,以及它對新興世界秩序有甚麼意義。」

夏爾馬教授的研究經常以中國、印度和美國之間的高風險互動為主題。他在2009年由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著作《全球化時代的中國和印度:比較政治經濟學》(China and India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 A Comparative Political Economy)首次探討了這個主題。該著作備受讚譽,並獲得了Alpha Sigma Nu Book Award獎項。

2018年,他又出版了另一本同樣具有洞察力的著作《繁榮而不平等:美國、中國和印度的比較政治經濟學》(A Comparativ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United States, China and India: A Prosperity with Inequality)。 他認為,在現階段,未來的道路取決於這三個大國能否找到在經濟關係上合作的方式,這將會帶來明顯的互惠互利,但她們要同時接受在安全問題上仍將存在競爭,特別是因為中國會繼續展現其實力。

他說:「在我看來,隨著事態的發展,印度和美國將更加走在一起,因為雙方都在努力平衡中國日益強大的力量。」

他特別感興趣的另一個研究領域是如何最好地建立更為強大的全球經濟體系。極為明顯,無可否認的是,目前的體系以及推動該體系的機構都偏袒較富裕的國家,這是富裕與貧窮之間的對抗。

因此,如果聯合國的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要取得任何進展,就必須要有真正的和實質性的變革。夏爾馬教授在其2014年出版的著作《全球金融傳染:在次貸危機後建立具有彈性的世界經濟》(Global Financial Contagion: Building a Resilient World Economy after the Subprime Crisis)就探討了這個問題。但他很清楚,在新冠肺炎肆虐之後,需要引進更為果敢進取的措施。

他說:「在新冠肺炎肆虐期間,世界各國政府都大幅增加支出。結果,不斷增加的赤字和公共債務已經到了前所未有的水準。通貨膨脹的壓力亦越來越大,這並不一定意味著經濟衰退將會出現,但如果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戰爭繼續下去,石油價格失控,也很有可能出現最壞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