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歌詞,意義不斷變化和流動,每一個人、每一個群體
(包括音樂工作者、聽眾以至媒介等)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參與文本意義的生產或改造過程之中[20]。以下簡略一談填詞人及聽眾在這複雜過程中的一些現象及狀況。
根據我寫歌詞的一點點個人經驗,並參考多個填詞人的訪問,我認為以下因素,對歌詞如何呈現女性,有不小的影響,需要在分析時詳加考慮:
§
填詞人對歌手的認識程度
–
填詞人會考慮歌者的形象及個性,以及她的歌唱技巧、風格等,設計出不同內容及字眼。就以我個人經驗為例,當我為一位主流歌手寫詞時,只能單憑以往從媒體得來的零碎印象,想像適合她的歌詞。當我為一位未曾曝光的新晉歌手寫詞時,只能憑唱片公司宣傳人員的三數句介紹,寫一些較空泛的少女故事。當我為一位認識很久的唱作人朋友寫詞時,就會加入很多我對她的看法,以及依從她個人對歌詞的要求。歌手與填詞人之間不一樣的互動關係,對歌詞文本的呈現,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
歌手、監製、作曲人或唱片公司有時會有特定要求或指定內容,有時則完全沒有。填詞人往往要先依從這些限制,才能再加上自己的創意及對歌手的想像。有時,填詞人又會把握機會,將一些個人情感寫進歌詞。譬如林夕常強調楊千嬅的〈假如讓我說下去〉有他自己的故事[21]。
§
監製、宣傳人員以至歌手有時會要求填詞人修改歌詞,以符合市場需要、歌手形象、音樂風格或歌手演繹情緒等。
§
一般來說,填詞人只有很緊迫的時間寫詞,對於性別或社會角色等問題,未必有空間作周詳考慮,又或者根本沒有意識到需要思考。
§
正如林夕所說,填詞最重要是感受旋律,理解音樂的結構比想填什麼內容重要[22]。
此外,綜合歌迷在網上的留言及討論,
以下數點值得注意,有助理解聽眾如何詮釋或再生產歌詞的意義:
§
很多歌迷/聽眾都特別注重歌詞。喜歡一首歌,除了因為覺得歌手唱得好以外,歌詞「很到肉」,「講得我好中」是常見的評語。而何韻詩的歌詞通常被認為是「有創意」、「大膽」,而楊千嬅的歌詞則能「反映現代女性」。
§
很多歌迷喜歡何、楊二位,是因為她們「個人好真」、「感情好真」。她們會覺得,歌詞真的代表歌手本人,而歌手又投入自己的感情去唱,所以特別感動。
§
聽眾有時會不屑媒介的誇張報導,有時又會相信「歌手唱這歌其實是送給某某」之類的娛樂新聞。她/他們閱讀歌詞的意思時往往受到媒體的左右。
§
何韻詩的歌迷喜歡她「有個性」、「夠型」、「我行我素」。楊千嬅的歌迷喜歡她「人品好」、「率直」、「大情大性」,更會關心她的感情生活,想她「早日找到好人家」。
6.
個人反思
6.1
男性寫詞人如何代表女性書寫
我自己身為男性,也曾為多位女歌手填詞。在進行這次資料蒐集與文本研究的過程中,我一直反思當今的男性填詞人(包括我自己),到底如何書寫女性身份、愛情、生活及其價值觀呢?
女歌手認為男填詞人寫中她們的心聲,女聽眾又普遍受落,是因為歌詞能真實地呈現她們的既有的情感與價值觀,還是她們先被這些男性書寫(或某種霸權,尤其當市場上有影響力的作詞人只有寥寥幾位)所建構?
譬如填詞人根據他們對楊千嬅的想像而為她寫的那些有關婚姻或愛情的歌詞,是她本來已有這些想法還是她看到詞人的觀點之後才認同?
填詞人寫的時候有思考過男女在面對遲婚/不婚時所面對的不同社會注視嗎?(
另一頗堪玩味的,是兩位填詞人林夕和黃偉文的性取向也是惹人談論的話題。)
我們看到/聽到的,都只能是男性觀點呈現的女性嗎?
如林夕所言,好的填詞人應該是雌雄同體,可以因應需要化身兩性寫不同的歌詞。可是填詞人真的能毫無障礙地站在女性的位置了解女性嗎?黃偉文為何韻詩寫過一首〈神經痛〉,是描寫女性經痛的情形,他對媒體說「這些事你根本冇辦法經歷過,我只能從身邊人的經驗去揣摩及估計,作為男性角度我已經盡力去寫出我所領會到的層面,所以最終還是交與何秀萍合寫,加上她第一手的真實經驗,令這首歌更全面[23]
。」可是,除了經痛,難道男性填詞人就能明白女性的其他貼身感受?
在緊迫的寫作環境下,填詞人寫女性與社會的關係時,能自覺地從女性角度思考嗎?
我認為,男性作詞人書寫女性的關鍵應該是「自覺」
–
自覺有局限、自覺自己身處的社會位置跟女性不一樣而要在下筆前加倍思考。可是我也懷疑,在填詞這樣受重重限制的過程中,性別角色的考慮在填詞人(包括我自己)心目中排第幾位。
但是這又牽涉到另一個有趣的問題
-
為什麼一直以來,香港的女寫詞人只有寥寥數位,而且作品數量與影響力遠遠不如男性同行?
不只寫詞,其他崗位例如作曲、編曲、監製、樂手、以至唱片公司高層等,都以男性為主。絕大部份女歌手演唱的歌(除了某幾位唱作人),都是由男性主力製作的。
在如此失衡的環境中,女歌手藉歌曲與形象所顯露出來的「個性」、性/別身份、價值觀等,又有多少只是男性眼中建構的女性,甚至是男性本身的投射?
6.2
研究的局限及不足
以文化研究角度研究歌詞,困難在於歌詞的生產過程與意義變化流動的過程同樣複雜,要把各種重要關係與影響都釐清實不容易。對於是次文本研究,我認為以下問題及局限需要特別注意:
§
歌詞文本如何呈現女性,當中牽涉商業、寫詞人與歌手三者的互動關係。寫詞人與歌手如何詮釋對方、商業環境及媒體如何把歌手「角色化」、寫詞人有多少個人投射、歌手的感情表現、歌詞與旋律/編曲之間的關係等等,都是研究歌詞文本及其社會意義時需要考慮的。由於時間與篇幅有限,這次文本研究並未能兼顧上述因素。
§
聽眾/歌迷的層面非常廣泛,跟歌詞及歌者的互動過程各異,而不同的詮釋與反應又會影響歌者/媒體對歌詞的中介、再詮釋、流傳。
因此,文本研究未必能充分理解聽眾與歌詞的複雜關係。
§
何韻詩與楊千嬅的歌曲數目眾多,這次只能選擇部份最流行及最具突出意義的。若分析她們的另一些歌詞,或有不盡相同的結果。
§
因此,若時間與篇幅許可,則此研究可增加以下研究方法:
·
邀請曾參與楊、何唱片製作的人士(可包括作詞人、作曲人、監製、唱片公司人員甚至歌手等),作個人深入訪談,了解這些歌詞的生產過程及製作時的考慮。
·
界定及選取不同組別的聽眾/歌迷,進行聚焦小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