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SLN

Download

 

Twins的形象:真摯、愛慾

李嘉言

引言

資本主義社會中,媒體(media)在日常生活中透過不同中介文本(mediated text)不斷塑造,改變我們的個人經驗結構(texture of experience)。另一方面,我們的經驗也不斷影響媒體在文本產生的中介意義(mediation of meaning)。本文探討的是媒體與經驗在建構意義上的互動過程和其生產的意義。文章以香港流行曲歌唱組合Twins(雙生兒)的形象建構作文本,審視其建構中介的意義與真誠(sincerity)的關係。從而討論當中個人經歷與中介過程的互動,還會訴諸(claim)生命與情慾(erotics)作為分析策略去審視經驗結構的製造過程與個人經驗的互動。

選擇Twins的形象作文本分析並非其在廣東流行曲或偶像歌手文化的代表性,也不是把它當作一面鏡子反映社會現實。筆者只想以它作衆多中介意義中的其中一例子,側面觀察(因為全面的觀察是不存在的) Twins的形象與個人經驗以至社會的互動關係。而Twins的成員鍾欣桐牽涉的香港藝人裸照風波確實顯現了在中介意義的重要,以致可作為例子探討,但探討內容卻與對裸照事件的情色/色情之道德批判無關。

真誠:有幾「真」?

「真誠(sincere),形容詞,純正,不混雜:無滲雜:不虛偽:真的:沒有假裝:外表與現實(reality)相同。……真誠(sincerity)的觀念介入在表述行為上是自相矛盾的(performative paradox)。一個人的行為被別人認為是演戲(performance),就不真誠(insincere)。因為真誠基於一種前設條件:它被普遍認為不含任何演戲的成份(absence of performance)。因此Niklas Luhmann提問:有哪位,哪一位,在與人溝通表達真誠行為上,不帶有不真誠的演戲成份?」 [1]

「真誠的觀念介入在表述行為上是自相矛盾的。」它是建立在二元對立論之上:真誠不會是表演(perform)出來的,不會是偽裝的,換句話說,表演意指不真誠,在人與人相處間被判定為一種負面的表述行為,不值得他人信任(trust)。但Niklas Luhmann的問題正正指出真誠放在日常生活人與人溝通中時的矛盾。我們人人都須通過身體作表述行為,從內而外去表演(perform)自我(self)。把內心所感所想(perceive, sense and think)展示(display)人前,以呈現(represent)個人在社會的自我身份(self identity)。即是,在社會是有一套表演方式作為常識(common-sense),去被社會普遍認同為「真誠」。那麼,怎樣的表演才被認為是「真誠」?表演你所(以為)相信的,謂之真誠,就是社會確認的恰當人際關係(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相反,表裡不一就是虛偽,如果個人對自身所演的也欠缺信念,那怎能使別人相信?

真誠是人際親密關係(intimate relationship)一種前設條件(precondition),人與人之間要求應以誠相待,而其基礎是建於愛(love)之上。親密關係是私人性的(private),家庭就是親密關係最私人的空間,而愛侶間相處則更強調真誠。雙方會互相要求向對方自我揭示(self-disclosure)內心世界,真心的、自然的,才可建立最親密關係。即是說,真誠之所以真,有賴他人的確認,這種認受性其實即建立在他人對自身的信任之上。相互的信任就是真誠的必要條件,可以這樣說,表演得到對方相信就是「真」,相反就是「假」(Scannell: 1996, 58-9)

真誠是私人性的人際關係,在公共的,制度性的,非個人性的社交生活則不適用。例如社會禁止醫生在工作時與病人有私人的親密關係,以免影響其在工作上的專業判斷(Scannell: 1996, 60)。其他專業基本上如是,除了娛樂事業。娛樂界演藝人若要成功,則必須與受眾(聽衆或觀衆)建立這種個人親密關係,以獲得信任達至表裡一致的真摯演出。而在娛樂界當中又以歌手比其他娛樂界人事與受衆有最親密的私人關係,這當中與中介形式(form)息息相關。歌星與受衆關係越密切,受衆對歌手的喜歡程度越高,也越能以歌曲打動受衆內心,獲得歡愉(pleasure),打動受衆繼續消費歌曲的慾望(desire)。親密(intimacy)使真誠具有真實感(authentic) (Scannell: 1996, 58-59)。那麼,又如何使受衆感受到(sense)歌手透過歌曲表達的情感?關鍵在於歌手的聲音(voice)的中介過程(mediation),而聽衆(audience)現在能聽到歌手如此「悅耳」的聲音,其實是因為聲音經過了錄音技術處理中介才通過不同媒體(media)進入聽衆耳朵,拉近了歌手與聽衆的距離,互相貼近。

錄音技術

人的聲音是被別人辨認出個人身份的其中一種記號,而在充滿媒體的現代社會,我們的聲音經常通過媒體中介與他人溝通。例如我們的嘴巴對著電話的收音器與身處另一空間的人溝通,中介方式便強化了每個人聲音中的特質,這與歌手唱歌的中介方式類似。不過,歌手是在區隔了其他雜音的錄音室內對著更強力的麥克風(microphone)接收歌聲,這使歌手在公衆溝通中,表達歌曲中的個人情感(emotion)更強。接收到的歌聲經過各種混音技術處理,燒錄於鐳射唱片(compact disc),讓聽衆收聽。這種收音方式,因沒有如現場歌聲中受到其他事物的干擾,使接收經驗更純淨,令聽衆更易清楚接收歌曲,聽衆聽到的歌聲有如歌手現身(presence)於收聽現場,獨自聽到歌手私人的情感傾訴。錄音技術使歌曲的私有價值比公共價值重要 (Scannell: 1996:62-9)。但其實歌手與聽衆素未謀面,歌手是在私有的錄音室對著麥克風歌唱,而不是對著聽衆。而聽衆所聽到的是經過混音處理的歌聲,不單是歌手的聲音。吊詭的是,唱片「逼真」的歌聲比歌手現實獻唱的歌聲唱得更「真」更好。錄音技術改變了聽衆收聽的方式,歌手是否在場不重要,因為鐳射唱片比現場歌聲「逼真」,比真實(reality)歌聲還要「真」。歌手在演唱會有偶發性的走音,喘氣聲或忘記歌詞的現實「失準」(標準竟是依唱片的加工與變形聲音作參照,所以大家在演唱會上常認為歌手演唱不比其唱片好),但唱片中的歌聲永不會。那裡的中介歌聲最能表達歌手的情感,更吸引聽眾聆聽。變形聲音的歌聲要比真實的更「真」,真實性(authenticity)不是存在於歌曲中,也不是在個人關係中(大家與Twins素未謀面),而是在個人中介經驗中,經驗中的情感才是真的。

中介媒介(The medium of mediation)

唱片和卡式錄音帶都是歌曲的載體,其出現使中介的經驗更私人化。從前,聽歌受到相當的時空限制,聽衆須在特定時間與地點收聽現場演唱或收音機廣播。唱片和卡式錄音帶出現後,聽衆可選擇任何時空利用播碟機和卡式錄音機收聽,不須再依照現場或收音機的流程(flow)。1982年,鐳射唱片面世,開創了數碼化音樂輸出制式,音色比唱片及錄音機清淅,至今仍是商業錄音的標準儲存格式。 [2] 雖然科技一日千里,MP3( MPEG-1 Audio Layer 3) 有損壓縮數字音訊格式 [3] 出現的確減低了鐳射唱片的重要性,但它的形式有其繼續存在的方式與價值。收音機不會下載歌曲作公共廣播,對於追求完美音色感受的音響發燒友來說:鐳射唱片是最清淅的。而聽衆(尤其是歌迷)都會有原因下購買它,例如節省在網上到處搜尋歌曲的時間,而最重要是他們想藉鐳射唱片重溫聽歌的中介經驗,擁有曾產生過的感受,其實是對歡愉(pleasure)的渴求(desire)。唱片生產商很清楚聽衆的慾望,為了刺激購買慾,生產商很懂得利用鐳射唱片的形式與歌手的包裝形象相配合,吸引消費者。

Twins的形象.鐳射唱片

Twins是香港女子歌唱組合,成立於2001年,成員包括蔡卓妍(亞莎)和鍾欣桐(亞嬌),是英皇娛樂集團(以下簡稱英皇)合約藝人。她們經常以孿生姊妹姿態示人,但她們實際上並非真正的孿生姊妹。初出道時,Twins以活潑可愛校園少女形象作為偶像歌手出現,廣受學生喜愛。 [4] 她們能一炮而紅與二人的個人背景很有關係, 兩人正雙十年華,畢業於香港名校,亞嬌更畢業於以校規嚴,學生品行良好廣為社會讚賞見稱的九龍真光女子中學,對其健康形象塑造加強認受性。在芸芸同類偶像歌手中更讓學生印象深刻,也容易為學生家長受落。令她們在歌曲中唱出純情少女情竇初開的內心世界更具說服力。

 「大同小異」可說是Twins形象上包裝策略(圖1),她們的裝束經常都一樣或相似,只在衣服顏色、圖案等細節上有些少區別。這與香港學生的身份認同有關。香港中小學生都須穿校服上學,相同的校服遮蓋了個人身份的差異性。學生一方面常在校服細節上打扮以突顯個性,但另一方面又怕與其他學生差異太大而遭老師或同學排斥。Twins扮演的學生形象就是要與普遍學生一樣,引起對其形象的認同:雖然她們現實是有非凡(extra-ordinary)地位的歌星偶像,但她們形象建構就像是學生中的一位那樣平凡(ordinary)以與聽衆拉近彼此間的距離。而形象的建構也用於二人的歌聲中。亞莎和亞嬌的聲音相像,難於辨別,歌藝也如形像一樣平凡,不像其他個人歌手要表現強烈的個人風格。可以說她們的個性就是沒個性(當然兩人仍有一定的聲線特質,只是英皇為配合雙生兒形象刻意的二合一聲音處理後壓低了個人特性),但因而使學生感到她們是一同坐在班房上課(或發白日夢)的學生中的兩位,而有一種親切感。

1: Twins首張同名大碟封套(左)與其他形象照(右)

    

 

鐳射唱片的形式.銷售策略

唱片內的歌曲重覆性(repetition) 生產商銷售策略。鐳射唱片是生產商寄望消費的其中一種實物(object)以賺取利潤,歌曲是刺激消費慾望的中介。唱片中的主打歌曲往往根據已建立的歌手形像生產,緊扣著形像賦與的意義。每張鐳射唱片可儲存約80分鐘的聲音,播送方式是根據次序一首接一首。生產商會抓緊每一張唱片的每分鐘以歌曲邀請聽衆不斷消費。鐳射唱片的流程(flow)也可鞏固歌手與聽衆的關係,主打歌往往與唱片名稱有關。Twins的唱片《愛情當入樽》(2001)全張有9首歌(圖2:歌曲排序),置於唱片第一首的主打歌便是「愛情當入樽」,而經過再混音處理的「愛情當入樽air mix版」便被排序到較後位置第7首播出。把同一首歌不同版本放在不同的特定時空中,是生產商利用播放流程操控了接收秩序,唱片會在計劃時間內有如自動重播(auto-replay)以加深聽衆對Twins的印象。主打歌置於唱片再排序較後位置也可推動聽衆在播放完結時按鈕鐳射碟機的重播功能(replay),重溫剛才有過的中介經歷,每一次的重播都是對兩者之間親密關係的再確認。第7首「愛情當入樽air mix 版」的混音效果更是製作成啦啦隊(當中包括Twins)現身在籃球場為球員打氣的現場聲音效果。啦啦隊呼喊著:

 …we are the 'Twins', we make a dream
Gil and Charlene make a dream
T-W-I-N, T-W-I-N-S…

…no intensity no victory,
no courage no victory, no confidence no victory, no faith no victory,
no pain no victory, no struggle no victory
no sacrifice no victory…

英皇(生產商)製造一種現場快樂氣氛以邀請每位聽者一起呼喊Twins,讓Twins歌迷可能在無意識間成了Twins歌迷,為Twins打氣,與Twins合唱。

2:《愛情當入樽》歌曲排序

1.愛情當入樽
2.學生手冊
3.戀愛大過天
4.飛線
5.和平日
6.有所不知 (Disney卡通"Marie"主題曲)
7.愛情當入樽 (Air Mix)
8.和平日 (We Mix)(Fun Fun Show 01主題曲)
9.女校男生 (Back To School Mix)  

唱片多是一張接一張在不同時間發行,「愛情當入樽」,「女校男生」,「我們的紀念冊」等耳熟能詳的成名歌曲又會不斷在其後的新唱片中出現 [5],透過歌曲中把昔日已建立在聽衆腦海中的Twins形象呼喚出來,讓聽衆認出與Twins(形象)有過的中介經驗,再次通過歌曲與「Twins」「交往」。Twins2001年出道至今,英皇便在最短兩個月至最長八個月內不斷推出新唱片(只以廣東唱片計算,隨著唱片推出後發行的相關vcddvd未計算在內) (圖3) 。唱片推出的頻密程度可使Twins的唱片不停在唱片店新碟推介區展示(display)、收音機新曲推介中播放或電腦互聯網上播放與引起網民討論。新唱片使Twins形象在不同媒體中穿梭,推動歌曲情感消費。這安排也不停讓聽衆記起(remember)個人當初與Twins的交情,對於Twins的歌迷來說,她們與他們更可以是「情同孖女」,親暱得有如血脈連繫的好姊妹,「雙生兒」意指同年同月同日生,強化了一起成長的想像(fascination),甚麼心事都可傾訴的「非一般手帕交」,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迷思(myth)聽眾相信Twins演唱著自身內心世界,把「真我」揭示人前,才可在情緒上觸踫(touch)到真實性(authenticity)

3: Twins廣東流行曲鐳射唱片發行時間表

發行時間

廣東流行曲鐳射唱片

20018

Twins(首批特別版)

200111

愛情當入樽(首批特別版)

20021,2

雙生兒(第一,二版)

20025,6

我們的紀念冊(第一二,版)

20028

Amazing Album

200211

Happy Together(新曲+精選)(第一版)

20031,2

Happy Together(新曲+精選)(第二, 三版)

20035,6

Touch of Love(第一, 二版)

20039

Evolution

200310

我們的紀念冊(復刻版)

20041,2

Magic(第一,二版)

20046,7

Girl Power(第一,二版)

200412

Such a Better Day(新曲+精選)(第一版)

20052

Such a Better Day(新曲+精選)(第二版)

20056

Samba

200512

一時無兩(第一版)

20061,2

一時無兩(第二,三版)

20069

Ho Hoo Tan(雙封面A&B版)

200611

Ho Hoo Tan(第二版&限量特別版)

20072

我們相愛6年(新曲+精選)(特別版&普通版)

20073

我們相愛6年(新曲+精選)(第三版)

20073

Magic(重新發行)

20074

Girl Power(重新發行)

20078

Twins(重新發行)

 

雙生兒(重新發行)

 

Touch of Love(重新發行)

20079

Twins PartyGil&Sa版,第二版)

 

愛情當入樽(重新發行)

 

Amazing Album(重新發行)

200710

Twins Party(四封面黑膠版)

200712

相愛6年(2000套珍藏版 Boxset

20081

最愛笑迎鼠

20082

我們的紀念冊(重新發行)

中介過程:唱片形式.「我們的紀念冊」

Twins的《我們的紀念冊》獲得2002IFPI香港唱片銷量—最高銷量廣東唱片大獎 [6]。我認為其成功,除了在一炮而紅後的短時間內乘勝追擊外,既有形象、歌曲名稱、內容與唱片的形式相互結合也是原因之一。紀念冊是每位(曾經是)學生均擁有(過)的普通物件(common object),書寫過的普同經驗。它的書寫原是一位執筆者(是學生或畢業生或老師)私底下(privately)寫給另一位畢業生的私語:評語,祝福。雖然當中可能有很多陳腔濫調(cliché),但這並不可抹煞它隱含愛與誠的私人內容,而受者又會善意接受。紀念冊內容屬個人私隱,不會在公共空間公開的,不過Twins藉「我們的紀念冊」,意指大家(Twins與聽衆)共同擁有學生離別的經驗:

(唱片第一首歌曲就是「我們的紀念冊」,開始是Twins的一同打開紀念冊的對話)
亞莎:十個有七個都祝我哋友誼萬歲,嘜咁「行」架
亞嬌:喺就喺「行」啲。不過,要做到友誼萬歲就難啲。
定喺生活快樂難啲呢?

歌詞:
臨別要在這間愉快的班房起舞
願我愉快 三個 友誼萬歲 七個
小馬自稱懷緬我
但無法解釋牽掛我甚麼
在這紀念冊之中 大傻成熟了很多
他竟祝福我未來要突破
同學驟變老友 都想有 前程錦繡
從前未算老友 也突然想握下手
在臨別就似明星給我簽名 對我表演

《我們的紀念冊》如其他香港唱片一樣,封套印有偶像肖像,脫開封套是保護唱片的膠盒。但當打開膠盒一刻的感覺卻與打開其他唱片膠盒不一樣,打開的好像是Twins很私隱性的紀念冊一樣。因為唱片的物質形式通過唱片與歌曲名稱和相關印刷,轉化成了紀念冊。膠盒上有像紀念冊上的圖案,印有「我們的紀念冊」字樣(圖4),讓消費者想像(imagine)成紀念冊。紀念冊與唱片膠盒的形式兩者相融合,好像Twins連紀念冊很私密的,只讓自己看的書寫也毫不保留的讓大家看,與聽眾分享她們的私人經驗,呈現的方式使聽者覺得Twins的「真摯」。把唱片放進播放機的一刻,就是閱讀紀念冊的一刻,是Twins的也是「我們的」紀念冊,此刻Twins的歌聲是完全私有的歌聲(private singing)。Twins有如班房其中一位同學,有著共同經驗,所以能唱出每位聽眾在有差異的當時當刻的經驗。此時的歌曲是由聽衆心底唱出,與此同時,每一位聽衆也在聽着個別特有的環境中的心曲,「友誼萬歲...他竟祝福我未來要突破...前程錦繡」是聽眾的希望(hope)如果私密(intimacy)是真摯的中介(medium),《我們的紀念冊》就是私密的載體(container)

4:《我們的紀念冊》唱片封套,唱片膠盒封面

            

Scannell認為歌曲的力量有賴其本身的真理(truth):歌詞之真,歌詞被唱出的方式,歌詞所唱出的環境(circumstances),環境須與聽者接收的脈絡(contexts)結合。當這些條件相匯合的一刻就是表演達至真摯之時 (Scannell:1996,73)。「我們的紀念冊」的混音效果製造了是一班學生在大合唱臨別歌曲的氣氛,歌詞提示了歌曲中的場景是班房,歌詞沒有甚麼深奧意思,只是簡單直接地描寫了在班房內學生將告別校園的感覺。但重要的是它被置於每個不同聽眾的社會脈絡時,「我們的紀念冊」才可說出每位聽者的經驗,唱出歌者與聽者的內心世界,產生共鳴,那刻,歌曲才有其自身的真理。

中介過程:愛慾

「性愛(Eros)就是生命。此二者之結合無庸置疑。一旦踫觸了身體,生命成了生活(the live becomes life)。人們會因發現真相或過於驚訝而屏息,也會因快樂(pleasure)而呻吟。……如我曾提出的,身體對於經驗本身,以及我們分享經驗的能力,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Silverstone(2003:78-79)

歡愉(pleasure)處於整個聽歌經驗中心。Silverstone說感覺(feeling),如:感觸(sensation)與慾望,是日常生活中常踫到的,但卻常迴避討論。但要了解個人經驗,就應了解它。他於是提出了以人最本的生命元素,愛慾(eros),去理解與身體有關的歡愉經驗。他運用了羅蘭巴特分析攝影影像的兩個概念了解歡愉:知面(studium)與刺面(punctum)。用在聽歌經驗來說,知面是中介文本的生產者有計劃地吸引聽者聆聽的聽歌經驗,以引起快樂或狂喜(bliss),當中的意義是由生產者框架與編碼。但刺面是意料之外,聽眾憑個人經驗收聽歌曲,創造的歌曲意義,刺面早已滿佈歌曲中,但須由聽眾個人去發掘。刺面突如其來的一刻,就是文本生產者的身體觸踫到聽眾個人身體而震動。在作文本分析時,我有過刺面的經驗,當播着Twins的「飛線」時,我以自身的經驗創造了意義:

你說話說話太亂 (訊號也是間斷) 將我地個名掉轉 (越講就越遠)
時常圍著我公轉 (你有打算) 想一腳踏兩船
一次一個 一個一吻 多麼稱心 一個心 一對手 怎麼可雙頻/這麼多機能
明明賣相吸引 亦要被禁 好姊妹不願相恨 只喜愛早(目訓)
日日見面卻要雙邊都可發展 漸漸發現當我跟她中西美點
你最近向我偷拍幾多照片 你最近與我觀看幾多笑片
再約定見面 只可惜我飛線

中介與經驗:Twins、真誠、常識(common sense)

演唱要被聽者認定是「真誠」,除了在歌曲中要情真外,歌手本身的行為須配合歌曲,當中不容有失,必須言(或唱)行一致,常識會訴諸各種現實證據作為測試。對藝人來說,其形象包裝十分重要,那不單涉及台前演出(on-stage),也包括他們台下的個人背景與私生活。初出茅廬時的Twins以純情活潑的少女學生形象深入民心,其公共形象與其私生活十分配合是關鍵原因。但幾年過去,當年紀漸長,不能再扮演學生形象。形象可以百變,以刺激消費的,但現實限制了Twins的形象。現實中她們除了曾是學生後便是歌星,生活方式大有改變,再沒有像普通人的普通生活經驗,與觀衆的共同性少了。因此除了繼續像其他對手一樣,唱一些抽離現實情歌以扮演長大了的青春玉女,故英皇力求借助她們在電影的演出找尋獨特的形象再變(或鞏固既有形象)。另一方面,從2003年開始,Twins開始以童話世界的公主與王子形象推出一系列英文兒歌,教導小孩子唱歌和講故事 (圖5)[7]

5: Singing in the Twins’ Wonderland 唱片封套

形象沒甚麼大突破,不過卻為Twins形象劃了界限:玉女可以繼續以青春性感形象示人,但不可不貞潔,因為Twins現在的身份角色包含了小朋友的大姐姐,是富有教育意義的榜樣。典範化(stereotype)的玉女形象限制了Twins的改變。「森巴皇后」的副歌在眾多隱含了建構形象框框的意思的例子:

誰明白嘉年華創辦人行樂的精神
那裡去沙灘接吻禁止開香檳
誰明白天地人吻合才燃亮身心
森巴既肌膚變金 金膚色這個夏日既吸引

Twins可以性感,可以接吻,可以狂歡,但不可有「不理智」的性慾,即是要是處女。那時的Twins除了有時傳出與幾位明星拍拖的消息外,沒有甚麼破壞形象的新聞。20068月亞嬌更衣時被偷拍的事件,不會影響其玉女形象,那只是玉女的不幸,換來只是公衆同情和更多公共曝光機會。但20081月鍾欣桐捲入陳冠希的裸照風波 [8],使Twins 的星途陷入低潮,唱片銷量急跌[9]  。公衆對Twins唱片的購買與否間接是對Twins信任的投票。亞嬌的私人生活完全與Twins的形象各走極瑞,玉女怎可能有性生活?破壞形象,更破壞受衆對她們的信任程度。20082月,鍾欣桐出席無線電視「雪中送暖」公開活動獲過千宗投訴,因此暫時不公開露面。

回到上文提到真誠的定義:不虛偽,現實與外表相同,是社會判斷真誠的常識。如果只把裸照中有性生活的亞嬌視為現實,台上表演的亞嬌是受衆看到的外表(玉女),常識判斷告訴我們亞嬌就是不真誠,所以受眾不再相信她。但其實台上的她與台下的她都是現實的她,只不過一個是工作時的,另一個是私底下的她(常識是自相矛盾的),在此倒不如說是她在工作上表演不專業(談不上是淫照)。作為一個藝人應意識到拍下裸照有可能影響其表演專業,藝人私生活表現就是對表述行為的判斷指標。

裸照風波引起社會廣泛討論,使受的反應在各種媒介中現形,在網上很容易找到不同的回應。有些網民甚至在Youtube上放上相當數量自製短片指責或嘲笑鍾欣桐淫蕩,也有家長公開向影視處投訴鍾欣桐事發後出現媒體的投訴信:

「鍾欣桐前年被雜誌「偷拍」時 [10] 聲淚俱下說自己是「好多小朋友的偶像」,但鍾[欣桐]同期卻在自願情況下拍攝淫照,而且在淫照曝光後卻以自己很「天真」及「傻」來為自己開脫,意圖將拍攝淫照的責任全推給拍照者。……沒有因為自己為知名藝人,自己的行為形象受損後向公眾致歉,實為「不恰當行為」,……如鍾[欣桐]繼續出鏡而沒有父母加以解釋的話,兒童有可能誤以為該等行為是正確的。」 [11]

(部份)受眾其實清楚作為藝人與私生活的微妙關係。無論他們因裸照事件進行的是指責鍾欣桐的不道德或是嘲笑她淫蕩,其實都在表示他們氣憤亞嬌並不是當初他們信以為真的那個玉女,而且感到被出賣。亞嬌好像出賣了當初受衆投入的感情,是一種對彼此關係的傷害。不論受衆把Twins當成是朋友、情人還是小朋友的大姐姐,當中感情是真的,對Twins的愛是真的,所以才覺得被傷害而氣憤。哄動社會一時的裸照事件其實震動了人與人相處之基礎:信任。

如果Twins唱下去?

Silverstone所說經驗塑造了中介過程,而中介過程也不斷改變我們的經驗,兩者是互動的。不單是英皇獨力可建構「Twins」,或當時人Twins不斷透過現實參與,最重要是社會上各人其實運用了共同的前設常識與日常經驗,參與了Twins整個中介形象的建構,不論建構或拆解的過程都是整個中介過程,沒完沒了,當中的日常經驗不斷受影響而改變,甚至影響既定的常識以至價值。

Twins形象的中介文本顯示了中介過程不斷往來於事件(fact)與幻想(fancy)之間。

Scannell認為真誠滲透了表述行為的需要,當中有賴事實(fact)與幻想兩者的安排。而我們從中寄望從中對平凡生活中,真的事物的呈現 (Scannell:1996,74)。媒體中不只有一面倒對亞嬌的負面評語,也有繼續支持Twins的聲音:

「偶像雖惹上超級醜聞,但昨日出席聚會的歌迷仍不斷高呼「阿嬌支持你!」,記者會甫完結,所有歌迷立即「鳥獸散」,並響應英皇不再評論事件的呼籲,全部「封嘴」;有歌迷在入場前,表示父母曾施壓,要求她不要再出席的Twins歌迷聚會。」

Twins的表演已被香港普遍大眾定為不真誠,但Twins能否重出歌壇當然需相當受眾支持作默許,受眾可否不介意偶像真誠與否?如果可以,歌迷為甚麼不介意形象的真與假?難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可以不投放真誠與感情?那人際間的互信建基於甚麼之上?如果歌迷真的不計較真與假的分別,那建基於前設的常識上的真誠條件便有可能瓦解,真誠的常識如果被動搖就是在搖晃着社會的道德判斷,影響了既定的價值觀,轉過來影響了我們的經驗。如果社會將會到達不求「真」的地步,你還支持Twins唱下去嗎?

 

參考書目:

Barthes, Roland (1981), ‘Studium and Punctum’, Camera Lucida: Rreflections on Photography, New York: Hell and Wang, p.25-27.

Gledhill, Christine and Linda Williams, eds. (2000), Geraghy, Christine, ‘Re-examining stardom: Questions of Texts, Bodies and Performance’, Reinventing Film Studies. London: Arnold, p.183-201.

Scannell, Paddy (1996). “Sincerity” , Radio, Television and Modern Life: A Phenomenological Approach. Oxford: Blackwell, p .58-74.

Silverstone, Roger (1999) ‘Why Study the Media? London, Thousand Oaks and New Delhi: Sage Publications.

 

注釋

[1]  筆者譯,原文為:“Sincere, adj., pure, unmixed: unadulterated: unfeigned: genuine; free from pretend: the same in reality as appearance. …Sincerity involves a performative paradox. If a person’s behaviour is perceived by others as a performance, it will be judged to be insincere, for sincerity presupposes, as its general condition, the absence of performance. Can one, indeed, asks Niklas Luhmann, communicate one’s own sincerity at all, without becoming insincere in the very act of so doing ?” Scannell(1996:58)

[2] 維基百科網頁: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CD&variant=zh-hk 擷取日期在 200846

[3] 維基百科網頁: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MP3&variant=zh-hk 擷取日期在 200846日。

[4] 維基百科網頁: http://zh.wikipedia.org/wiki/Twins 擷取日期在 200846日。

[5] Twins的成名歌曲「愛情當入樽」,「女校男生」,「我們的紀念冊」分別或同時在20018月發行的《Twins》唱片,同年11月發行的《愛情當入樽》,200211月的《Happer together》200412月發行的《Such a better day》(又置於最後一曲),兩年後的200712月的《相愛6年》中再出現。

[6] 維基百科網頁:http://zh.wikipedia.org/wiki/Twins,擷取日期在 200846

[7] 2003-4年分別推出了Singing in the Twins’Wonderland vol. 1-4 共四張唱片。

[8] 藝人陳冠希的電腦檔案被維修電腦員盜取在網上被廣泛留傳,當中有他與鍾欣桐及多位藝人間的性生活裸照,事件引起香港社會哄動。

[9] 中國新聞網:http://www.cns.hk:89/yl/ytcf/news/2008/02-27/1175230.shtml,擷取日期在 200846日。「..香港藝人艷照事件受害人阿嬌雖已復工,但內地傳媒引述廣州的正版音像店指,Twins的唱片在廣州銷路欠佳。」

[10] 20068月亞嬌更衣時被偷拍的事件


本期文章

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