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SLN

Download

林家棟的電影世界

記者/攝影:盧健輝

林:林家棟

盧:盧健輝

林家棟,一個讓人非常親切的名字。由電視劇裡的樸實青年,到杜琪峰電影裡亦正亦邪的有型男,現在還是成功的電影監製,林家棟看似低調的演藝之路,其實並不平凡,不斷求變進取的他,默默為自己的電影世界耕耘著,同時也為香港電影圈的發展不遺餘力,林家楝早前開拍的《打擂台》開宗明義向本土港產武俠電影致敬,這套電影沒有國際武打巨星(李連杰、甄子丹、成龍)之餘,更沿用三、四十年前的成名武打影星,戲名源自八十年代的一齣電影,戲中茶樓的設計令人想起邵氏電影《成記茶樓》。導演旨意要把舊世界帶到新觀眾面對,沒有帶著美化過去的懷舊色彩。

出色成果學會感恩

盧:第一次擔任監製,便獲得非常好的成績。《打擂台》一路走來,一班工作人員也經歷了很多辛苦的時刻,現在獲得如此成功,會否覺得自己也很幸運,遇上一班很好的工作人員呢?

林:會的。除了我們公司內部的工作人員盡心盡力幫我之外,在拍攝過程之前,我們的製作團隊、製片,所有人都是很盡力去幫忙想好這一件事情,大家都抱著死而後已的精神,每個方位都發揮自己的功能,解決每一個細節的問題。我覺得自己很好運,在這樣艱難的市道,幾乎人人都想拍大片,至於小製作就只能用一種方程式去組合,例如要哪些有票房保證的大明星,而在我身邊則還有一班電影人可以跟我一起為同一個目標而努力,還有一個好朋友也是好老闆(劉德華),可以放手給我去做我們要做的電影。

盧:華仔也曾經做過電影監製,拍攝《打擂台》的時候他也有給你一些意見嗎?

林:他很願意放手給我們去做。拍《打擂台》的時候他出現過三次,第一次是簽約那天,第二次是開鏡拜神,第三次就是首映了,從來沒有干涉監製的工作。無論是我,還是公司其他同事,他都希望我們能夠通過這一次的創作,在過程中學習到更多東西。我們應該運用自己的能力去獲得更多信息和經驗,這樣總會得到成長。

盧:也是因為這樣不受束縛,所以更能讓你們在製作中大展拳腳嗎?

林:沒錯,這樣令我更想做好這件事。我們常說,不會幫老闆賺錢是很笨,但是如果老闆給錢你花,你也不懂花,就是更笨了。也是因為沒有了束縛,我們可以放心做想做的東西,專心把要做的事情做好,至於最後出來的反應,那個是我們不能控制的。

盧:很多觀眾都關心你未來的方向,擔心你會不會因為做了監製就從此退居幕後,不再演戲。

林:我不會停止演戲,而且我另一個身份是演員,我自己亦很享受表演。剛剛完成了鄭寶瑞的電影《車手》,稍後會到內地拍一部新劇,年底時候會幫毅進會演出一個舞台劇,大概在聖誕節時候公演。

盧:其實你會享受當演員多一些,還是當監製多一些呢,為何會由演員轉為當監製,是否香港電影大不如前,少開戲?

林:兩樣都很享受。其實性質很不一樣,演員是比較獨立的,我只需要演好這一個角色就可以了,爭取最大的空間把他發揮得最好,作為演員的時候我可以完全享受著演戲的樂趣。至於做監製,則是要拿著劇本去說服老闆,要怎麼選擇製作班底,選擇適合的演員,怎樣去擺這個局,最後就是如何去推廣這部電影,要好清晰地告訴觀眾,這部電影想帶些甚麼信息給他們。

回事實上,香港電影真的息微,不少鄰近地區亦追過香港,例如韓國、中國等,這會令港產電影業很危險,亦會令香港電影業青黃不接,就例如很多製片商投資一部電影,當然是想賺錢和出名,他們計算一部電影能否賺錢除了票房收入之餘,更會考慮能否賣埠,其次是能否打響公司的知名度,所以製片會找一些己經有名氣和票房保證的演員(男女主角),為的就是不想蝕本,所以來來去去,香港電影的男女主角都是本港某幾位的演員,這樣很多新藝人會沒有機會出名,在這個循環下,香港電影愈來愈低迷。

盧:香港武俠電影真的大不如前,但你這電影《打擂台》想向觀眾表達甚麼信息? 

林:我這部電影想向表達不只道出了新舊世界價值觀,彷彿也暗指武打片作為香港電影最重要的類型的命運;一方面是對港產武打片的致敬,導演透過電影也製造了空間讓觀眾思考港產武打片的前途和路向。《打擂台》帶來的是完全別樣、完全地道的美學和倫理。三十年前港產的武打片並不只是建立了一套動作的美學,而是建立一整個武打世界。《打擂台》固然展視(翻新)了舊時武打片的美學,動作設計上不像《葉問》般讓人眼花繚亂,幾場梁小龍、陳觀泰和羅莽的對手,不以快速的拳術增強觀眾的快感,而是以一招一式展視對打之美,彷如以往在《蛇形刁手》、《醉拳》等電影中一招一定格的武打場面。

盧:又要拍電影,又要做監製,會不會很辛苦呢?

林:的確會很緊張的。曾經試過去看中醫,中醫師還開玩笑說,我這個病叫做「自律神經失調」,有時候我會睡著覺,凌晨3點鐘突然醒過來了,想想電影的這裡可以怎樣改,那裡可以怎樣拍等等。不過因為兩樣工作(演戲和監製)我的很喜歡,所以辛苦一點也不要緊,其實能夠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也是一種享受來的。

盧:說到演戲,相信很多觀眾都喜歡看你拍的電視劇。尤其是當年非常受歡迎的《茶是故鄉濃》和《酒是故鄉醇》,但為何又在最高峰的時候選擇離開電視圈,繼而開始拍攝電影呢?

林:應該是因為自己不滿足吧。長期的流水作業,當我覺得每天去拍劇的時候有一種「上班」的心態的時候,我就覺得應該作出一點轉變了,希望吸收更多新的東西,讓自己有進步的空間。

盧:為甚麼會與杜琪峰合作比較多呢?

林:其實開始時候也有一種小粉絲的心態,我很喜歡他的製作,當拍電影的時候,他也會給予演員很大的空間,給我們去發揮,這是非常難得的,因此每次的合作都很愉快,也讓我學到很多。

醞釀新片 再次出發

盧:會有計劃再次以監製的角色拍攝新片嗎?

林:會的。其實《打擂台》之後老闆華仔和公司都很想我們可以再來一次。我現在忙著收集劇本,編劇聊天,聊劇本。上次原則上大家都滿意,希望這次會更好,要試下其他的題材,劇本怎麼走,找些什麼演員,大綱也已經定得差不多。我們拍的電影必須有角度,這部電影到底是想做什麼,帶給觀眾什麼精神和態度,這個非常重要。上次我們通過打擂台,帶出了一種精神,這次我們想通過一個愛情故事,帶出一種態度。

盧:故事大綱大概會怎樣呢?

林:這會是一部輕喜劇,單論的是比較成熟的愛情故事,有點經驗的愛情,闖過情關,男女雙方也經歷過失敗的愛情,然而不理結果是如何,其實同時也是在瞭解自己,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又可以給別人什麼。我們就是通過這樣一個故事,帶給觀眾一種愛情的態度。

盧:會把自己的愛情經驗也放到電影裡面嗎?

林:哈哈,這個其實會放在編劇手裡比較多。我比較喜歡與年輕的編劇、導演合作,因為在這行時間久了,會出現好多盲點,而他們的出現,則會給我很多新的沖擊,這種新舊交匯的合作,往往會製造出更多火花。

扶持後輩 蓬勃影圈

盧:你現在還是演藝人協會的副會長,有沒有甚麼計劃去幫助其他電影工作者呢?

林:有的。第一步,我們正在籌備一個頒獎禮。這個頒獎禮有別於以往的電影頒獎,以往我們都是選「最好的」,例如最佳男演員、女演員、製作班底等等。而我們這次要頒發的獎項則是給予「最大進步的」,給予各個領域,包括電影、電視、電台等等,這著一年獲得最大進步,或者是給業內提供更大沖擊點的同業。例如每天我們看到天氣報告的主持黃婉曼,就給了我們一個全新的感覺,原來報告天氣也可以很生動,以及帶給觀眾其他不同的信息;又例如Sammi鄭秀文,她把福音歌帶進紅館,讓福音歌也能流行起來,這個我就覺得是一種很良性的沖擊。希望通過頒獎禮,鼓勵更多的同業為這一行帶來更多新的元素。

盧:香港藝壇常常都被說青黃不接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協會有會有什麼工作去面對這個情況呢?

林:遲些時間我們會跟各個大專院校合作,到學校裡面為在讀的學生提供講座,與他們進行最密切的溝通。外界以及很多年輕人都覺得這一行很風光,但其實在背後必須付出很多努力,我們首先要培養他們正確的態度,如何用一個正確的心態去面對這個行業,第一步是如何做到敬業。然後就是給他們提供最實在的演藝經驗,把我們一路走過來的經歷與他們分享,希望有助於他們日後的發展。

筆者 (右)與林家棟合影


回頁 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