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取自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自九七回歸以來,特區政府刻意打造香港成為國際大都會。由第一任特首董建華起,特區政府累計已推出多個把香港塑造成為國際大都會的計劃。如從「自由行」旅遊政策獲益才錄得盈餘的香港廸士尼樂園,和經常停駛的昂平三六零纜車,便是由政府推展把香港塑造成為國際大都會的計劃。當然不能不提耗資二百億的「西九文化區」,西九文化區的主體計劃無非是興建博物館和多個大、小不同的表演場地,香港會因此而成為國際文化大都會嗎?
前言
「M+進行:油麻地」展覽與班雅明的歷史觀相遇 (許劍鴻)
失憶香港:多元文化是如何失去 (趙智勳)
城市聲景 (李家敏)
Women and mining—an analysis on women in subordinate position (Miao Siu Mei Mignon)
西西筆下的剩女 (譚天麗)
波蘭尼的默會認識理論對教學理論的貢獻 (傅秉康)
向「粵調界」一代宗師致敬 (黃志華)
一個沒有公共性的獎項:評藝評獎風波 (葉蔭聰)
為何懼怕小眾?——反綜援與反同志平權的情感政治 (許寶強)
電子版清明上河圖 (劉健仁)
日本花道之路 專訪華道池坊香港支部謝玉華支部長
瀏覽總人數 :
本網站採用共享創意 署名-非商業性 -相同方式共享 3.0 香港 授權條款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