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常常予人的感覺是光說不練,彷彿像一位不食人間煙火的知識分子,終日躲在用書本築起的圍牆內,埋首透過文字向外界指指點點,但總帶來不了絲毫的改變。然 後,對傅柯來說,評論與批判都是一種不止於辨明是非的實踐,還是揭示支撐著我們習以為常的思考模式和未經反省的前設。萌芽於錯綜複雜的脈絡裡的社會變革, 都需要一種新的語言去想像和經驗。這欄歡迎任何類型的評論文章,字數建議為1000至1500。
本期文章
探討社會運動對網絡及媒體的依賴及唾棄 (鄧沅欣) 金融衍生工具的文化迴路——以認證股為例 (陸欣庭) 近年香港為何會掀起單車熱潮? (趙智勳) 既愛且恨,邊看邊罵的電視節目︰《閃電傳真機》 (張雅琳) 碼頭工潮中的位置和參與、利益和互惠 (湯映彤) The Controversies of the Copyright (Amendment) Bill 2011 - Cre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f Derivative Works (二次創作) by Netizens through the Internet as Play. (Chow Pok-yin Adrian) 《「真情」與「假意」——香港求愛真人秀 如何構建戀愛價值的反思與啟示》 (楊啟聰) 新中國的弄潮兒 (葉蔭聰) 數量與速度的「排外」——中港矛盾不是什麼 (許寶強)
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