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SLN


 

 

熟悉和陌生的香港

雖然香港只是彈丸之地,但七百萬人口比起世界上不少國家還要高。如果大自然是自然風貎的雕塑家,那麼城市的人口則是城市風貎的締造者。其實這是一個十分顯淺的道理,單看旺角西洋菜街,自從政府宣佈由亞皆老街至豉油街的一段西洋菜街為行人專用之後,吸引了不少街頭藝人到該處表演,頓時成為不折不扣的藝墟。香港既是世界上其中一處人口最稠密的地方,人群的作用絕不限於西洋菜街,只是關乎香港社會的探討,很少在城市裏的人自發的舉措方面著眼。當今據稱民望甚高的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擔任發展局局長時,推出「活化工廈計劃」,消息公佈後,活躍在觀塘一帶的藝術工作者嘩然,因為他們早已看準空置的工廠大廈,租金較為便宜,沒有理會部份單位仍從事工業生產,毅然進駐發展自己的藝術生涯;空置的工廠大廈早已被這些藝術家們活化了。由林鄭月娥負責推行的所謂「活化工廈計劃」根本忽略香港的一群藝術家在香港這個不甚重視文化藝術的城市裡,追尋理想所付出的努力。

談到文化藝術,有人會認為高不可攀,飲涼茶則幾乎是每個在香港長大的人在大熱天時的習慣。雖然今日不難見到涼茶舖,但一般設在橫街窄巷,上世紀七十年代時,九龍彌敦道曾有一家「單眼佬涼茶舖」;店舖的名稱突顯了那個年代,任何人(即使是身體殘障的單眼佬)也可以創業。那個年代的涼茶舖更往往設在大型戲院附近,除了提供涼茶,更設有唱機,供人點播歐西流行曲。這類涼茶舖的顧客通常時買了票等待到附近戲院觀賞電影的人士。今期的專題文章討論熟悉和陌生的香港,而所謂陌生的香港無非是一些被人忽略,或不受注意的活動締造的城市空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