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香港只是彈丸之地,但七百萬人口比起世界上不少國家還要高。如果大自然是自然風貎的雕塑家,那麼城市的人口則是城市風貎的締造者。其實這是一個十分顯淺的道理,單看旺角西洋菜街,自從政府宣佈由亞皆老街至豉油街的一段西洋菜街為行人專用之後,吸引了不少街頭藝人到該處表演,頓時成為不折不扣的藝墟。
前言
從涼茶舖追尋香港本土文化 (伍潔盈)
高密度街道空間初探:以旺角西洋菜南街行人專用區為例 (許子華)
觀塘區獨立音樂的發展——從Hidden Agenda說起 (文己翎)
探討社會運動對網絡及媒體的依賴及唾棄 (鄧沅欣)
金融衍生工具的文化迴路——以認證股為例 (陸欣庭)
近年香港為何會掀起單車熱潮? (趙智勳)
既愛且恨,邊看邊罵的電視節目︰《閃電傳真機》 (張雅琳)
碼頭工潮中的位置和參與、利益和互惠 (湯映彤)
The Controversies of the Copyright (Amendment) Bill 2011 - Cre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f Derivative Works (二次創作) by Netizens through the Internet as Play (Chow Pok-yin Adrian)
「真情」與「假意」——香港求愛真人秀 如何構建戀愛價值的反思與啟示 (楊啟聰)
新中國的弄潮兒 (葉蔭聰)
數量與速度的「排外」——中港矛盾不是什麼 (許寶強)
電視廣播 (吳秉恩)
專訪龍小菌:「我要捍衛廣東話!」
瀏覽總人數 :
本網站採用共享創意 署名-非商業性 -相同方式共享 3.0 香港 授權條款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