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SLN


Download

 

回憶
何玉蓮

引言
回憶像蝴蝶在過去花叢間中飛舞,印象最深是一些我們錯失的機會。回憶很多時是屬於童年的回憶,回憶的過程很重要,回憶帶給我們獨有的經驗。本文章是屬於我對回憶的探討,特別是對端午節的回憶。
1
(圖片來源:http://www.china.com.cn/info/2013-05/27/content_28943582.htm)

端午節的意義
從小學的課本得知,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節日。戰國時代,楚國大夫屈原於端午節投汨羅江自盡,當地民眾將糉子投入江中,以防屈原的屍體被魚吃掉,而糉子也成為端午節的食品。學校亦從小教育我們要學習屈原的愛國情操。

時至今日,端午節亦成為商品的宣傳,是用作消費的誘因:「『第二十五屆愉景競渡賀端陽暨嘉年華』將於二零一四年六月一及二日在充滿歐陸風情的愉景灣舉行……快預訂D'Deck餐廳,在最佳位置觀賞龍舟競渡。」[1]
2
圖片來源:東方日報:〈熱鬧端陽揮槳揮汗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40602/00176_032.html)

3

圖片來源: 太陽報:〈端午競渡熱辣辣 今料高溫33℃
(http://www.the-sun.on.cc/cnt/news/20140602/00407_030.html)

端午節的回憶
端午節的活動包括划龍舟、吃糉、游龍舟水等,祈求辟邪袪病,身體健康。

端午節當天,電視節目總是播著賀端陽的龍舟競渡賽,剛「出爐」的香港小姐們會出席沙田大埔區、或屯門區的「國際龍舟邀請賽」,無線電視的鳳艇隊會派出當紅的藝人出席比賽。節目主持人往往會在賽事間介紹端午節的習俗和由來。

與端午節一起構成回憶的還有糉子。兒時的端午節,我們一家大小,六兄弟姊妹會一起跟媽媽學裹糉子。端午節前幾天,媽媽會在街市選購糉葉、糯米、水草、綠豆及鹹蛋,最重要是在肉檔選購一條半肥的豬腩肉。把腩肉清洗和切成長的方塊後,每塊肉看上去都是一樣的,我十分佩服母親的心思。接著,便要用五香粉將腩肉塊醃好,再用燒紅的鑊烙過。當所有材料準備好,便是我們親子同樂的開始。印象最深是一些我們錯失的機會,每次我們跟媽媽學裹粽,總是學不會,不論是三角型或是扁型的糉也很難成形,用水草紮糉並不易學,最後總是由媽媽幫我們修補完成。

用大鍋蒸糉時需注意火候和水份,等糉子煮熟之後,媽媽會小心地盛出一碗糉子,放於祖宗的神位面前,再點上三炷香,恭恭敬敬地作幾個揖,請祖先品嘗。經歷了親子活動後,放在我們眼前的糉會讓我們更珍惜食物。現在的端午節不同,某集團的糉子在過節之前會供市民訂購,屆時憑劵換取便可。有一些的大公司會為員工饋贈送上名貴的糉子,例如瑤柱鮑魚糉,以感謝員工的貢獻。

小時候吃過五月糉,我們會到附近的沙灘玩端陽的龍舟水,感受與家人一起活動的意義。弟弟和妹妹不懂游水,只是在沙灘上堆沙已十分高興。所謂「未吃五月端陽,寒衣不入籠」,這句話能體會前人蘊育的生活智慧,他們對天氣的掌握非常準確!可是現在由於全球氣溫變暖的情況下,已很難推測天氣的轉變。

端午節一過,父母又開始忙碌的生活了。我們亦要繼續上學,一切回復正常的生活。回到學校老師會和我們回顧下大家如何渡過節日,同學們也會循例地說過了一個很沉悶的端午節。但對於我來說,能與家人一起包糉子,確實是一件開心樂事!

結語和寄語
在這科技發達的年代,一家人到茶樓喝茶時,人人也會做「低頭一族」,各自各操作智慧手機,雖同桌但卻一言不發。人們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但許多傳統文化正一點一滴從我們身邊消失,我們這一代該如何教育下一代?難道只有在書籍、博物館中才能尋回生活的細節?端午節的回憶讓我重拾童年美好的回憶,這回憶使我明白社會教化,讓我會對愛國的詩人、祖宗、父母尊重。正因為這愛國精神,也會觸動起我對祖國的期盼,如二十五年前天安門的學生為爭取民主而發起自由的運動,已是四分一個世紀的事了,但每年紀念六四的燭光晚會成為港人的集體回憶。屈原以《離騷》傾吐自己遠大的政治理想而最終得到認同,而六四事件犧牲的人民,中央政府會何時給學生一個肯定呢?

 

參考資料:

太陽報,2014年6月2日:《端午競渡熱辣辣 今料高溫33℃
東方日報,2014年6月2日:《熱鬧端陽揮槳揮汗

 

注釋:

[1] http://www.ddeck.com.hk/icms2/template?series=273&article=8986


本期關鍵詞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