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SLN


 

 

不一樣的城市想像

隨著最後的佔領區被警方清場,歷時七十九日的佔領行動畫上句號。雖然結束佔領,但特區政府不但未有回應佔領者的訴求,而且指責佔領行動衝擊法治。警務署署長曾偉雄更揚言要在三個月內,緝捕所有組織佔領的人士。由心術不正的梁振英領導的特區政府顯然妄想打擊舉世觸目的佔領運動,佔領運動期間,英國廣播公司(BBC)的新聞報導,形容香港的佔領運動抓到全世界的想像(caught the imagination of the world)。說到想像,佔領運動期間提供了不一樣城市想像。三個佔領區之中,旺角和銅鑼灣分屬港島和九龍最熱鬧繁華的商業區,但在超過兩個月的時間裏,旺角和銅鑼灣鬧市卻成了佔領風餐露宿的地點。至於金鐘更不用說,在佔領期間,平日冷冰冰、鮮有行人經過的金鐘竟成了各式裝置藝術的展覽區;平日車水馬龍的道路竟搖身一變,成為莘莘學子的自修室。歷時七十九天的佔領運動確實衝擊了香港社會,但卻不是衝擊法治,而是衝擊香港的城市想像。

今期的專題文章中,有兩篇都是從個人的回憶出發,反思城市往往由發展主義支配,忽略了城市是記憶的依歸。南京大學碩士研究生劉婉明更以施蛰存的第三部小说集《梅雨之夕》,分析「都市體系裏意義分崩離析的問題。佔領運動雖然結束,但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銅鑼灣這一最後和最小的佔領區外,警方的清場行動都是躲在法庭發出的禁制令進行的,而法庭發出禁制令則是基於有個別團體聲稱佔領行動令其利益受損。佔領行動確是令道路使用者和附近的區民受阻,做成不便,這點必須承認。但佔領除了是為爭取公義的政治制度之外,同時也為了擴濶對城市的想像。可惜在香港,搵食大過天,對城市的想像就一直局限於搵食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