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瀏覽總人數
導言
香港的街道仍偶然可以見到一些擺滿報章雜誌的小攤檔,以此看來,香港出版的印刷品起碼在數量上是甚為可觀的。但香港的學術探討向被人垢病,一個理由恰好是難得見到一本學術刊物,即使偶然見到,很快便發現刊物無以為繼,已經停刊。老生常談的解釋如嚴肅的刊物無法在一個鼓吹消閒娛樂的社會立足,一點也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將問題轉化為一個只能令人感到無奈的社會問題。
二十一世紀是資訊革命的年代,互聯網的出現曾一度引起閱讀終結的疑惑。但二者可以相輔相成,至少暢銷書依舊大行其道,絲毫沒有因為互連網而黯然失色。嚴肅和消閒的對立,如果有任何可取之處,那是因為前者不比後者,旨在引起關注和討論。互連網恰好是一個引起關注和討論的領域。互連網不但可以容納那些不能在擺滿報章雜誌的小攤檔鑽出頭來的學術刊物,而且更是這些刊物的天然土壤。
因此,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碩士學位課程(MCS)的同寅構思了一份以修讀課程的同學的優秀論文為骨幹的網上雜誌,定期﹝每兩個月﹞整理同學們的論文,然後以專題的形式在網上雜誌發表,<<文化研究@嶺南>>便是這個構思的具體表現。同學的論文符合一般學術論文要求的長度,但遠遠超出香港報刊所能容忍的長度,透過網上雜誌的形式來發表最適合不過。同學們的文章當然仍有改善的地方,但發表在<<文化研究@嶺南>>的論文起碼提供一種全局思考問題的學術框架和批判問題的理論依據。
『文化研究』是一門意圖改變社會現狀的新興學科,文化研究碩士學位課程的開設也就不單是為了讓個別人士多一項升學選擇,而是在被認定為商業掛帥、人文精神薄弱的香港社會建立一種以批判思維作主導的文化傳統。每一位修讀文化研究碩士學位課程的同學其實正在參與建立這股文化傳統。事實上,在修讀碩士學位課程期間,同學們分別撰寫了不下七、八篇不同題目的學術論文。這些論文當中不少不但達到一定的學術水平,更是香港社會久違的批判文化的一個組成部份;現在以網上雜誌的形式定期整理和發表,除了引起討論和關注,更是身體力行,發揮互聯網的文化影響。
除了專題的文章,網上雜誌還會刊登一些較為簡短的評論文章,包括文化評論、電影評論和各種演藝活動的評論。此外還會刊登閱讀報告,更會嘗試訪問一些跟文化研究有關的人士,然後刊登訪問的紀綠。歡迎讀者提問或批評,亦歡迎讀者投稿。<<文化研究@嶺南>>更會不時發出邀請,敦促廣大讀者探索一些重要但被忽略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