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SLN


 

Download

危機源於不平等──從人類均力說理解香港現況
蘇智德

本人從事社會福利的工作,記得第一份工作的首個工作天,我的上司便帶我去探訪一名單親母親,她住在一個舊市區的劏房(或稱蝸居),房裏沒有窗,整個房間只能放得下一張床和一個衣櫃,她的三歲女兒患有特殊的病症,醫生告訴她若孩子只是輕微擦傷流血,也會造成血流不止。於是,這位媽媽每天只能夠在這劏房內照顧著女兒。對於將來,她沒有任何的奢侈的想法,她只求女兒平安。當我離開這個劏房的單位,看到其他單位的門口,就好像看到很多處身於不能向上流動的故事,他們努力的工作也只能維持到基本的生存要求。但當你離開這舊市區,看看香港的鬧市和商業區,一街盡是售賣珠寶、名牌手袋的名店,造成一個很諷刺的對比。

香港,以及其他地方的貧富懸殊現象的拉距越來越大。在互聯網經常看到一些「富二代」如何揮灑金錢及炫耀自己的財富,但對比著基層市民,卻要辛勞工作卻不能果腹。另一方面,香港社會近年有「贏在起跑線上」的說法來諷刺貧富懸殊的現象,即你若生於一個富裕的家庭,你的人生就會順暢過生於基層家庭的人。另外,這句說話亦成為現時家長對於教育子女的目標,是應該越早為子女提供各式各類名校面試班、興趣班及課程,令到子女的能力和表現可以超越同齡的兒童,最終子女長大後便能夠較別人卓越。

然而,貧富懸殊的現象激發起社會上的紛爭,有人認為香港政府的政策偏向大財團和大商家,一些平民食肆因為無法支付租金而結業,繼而由一些大型連鎖式集團經營,香港的本土特色漸漸消失。住屋方面,香港政府被批評現時土地政策是間接讓地產商更肆無忌憚去擴大利潤,樓價水平高得根本不是普通市民能夠承受。甚至在最近的政改爭議,更促成水火不容的局面。

令到社會引發一個危機,是社會上某些現象存在著極大矛盾,導致有激烈的對抗。而香港正面對種種因素,均源於貧者越貧,富者越富;貧者向上流動的機會極難,更要努力工作才能維持到基本要求,富者能夠透過政府傾斜,將財富越滾越大,而這種貧富懸殊均來自社會不平等,這亦是香港的社會危機。逐漸地,社會階層的對抗性更變得激烈,有團體會組織群眾去騷擾大商家旗下的店鋪,政府與基層市民的關係變得越來越疏離,政改問題甚至促發佔領中環運動,或稱雨傘運動。

面對社會上種種不平等,劉師培在〈人類均力說〉提出一個平等的烏托邦,雖然當時的中國面對種種的內憂外患,但劉師培在〈人類均力說〉中卻展現出一種自信。

劉師培在一文提到 「人類自古及今,蓋未嘗一日得平等之樂也」。又他認為出現不平等的現象是因為「夫人不能平等,由於人人不能獨立,或為倚於他人之人,或為役於他人之人,有倚人之人,斯有見役於人之人」,我認為劉師培這裏所說涉及到一些權力關係,譬如男女的婚姻關係,會導致男性成為一家之主,而家中女性則需從屬丈夫,即使現時社會很多人都認為男女已經平等,女性也能接受到高等教育,也能在職場上位於高位,但暗地裏女性同樣在社會上面對很多隱性不平等。而如劉師培所述:「如民倚其君,然後君役其民,女倚其男,然後男役其女,佣工倚其資本家,然後資本家役佣工」,劉師培提到:「因不能獨立,遂自失其自由權;因不能自由,遂自失其平等權。」所以,如果要達到人人平等的理想,就首先要人人都能夠獨立。劉師培認為:「獨立之道若何?即人人不倚他人之謂也,亦人人不受役於人之謂也。是為人類均力說」。

以劉師培所提出的「平等先要獨立」,我認為對於香港的不平等現況有著極大意義,反面來說,劉師培認為人不能平等,是因為太依賴或容易順從權力關係,就好像香港人明知樓價很高,但仍認為買樓是人生的重要目標,不合理但仍要繼續買樓;部分人認為雖然目前的政治選舉制度是不公平,但認為如果不通過方案,香港社會就只會原地踏步;受丈夫暴力對待的女性,明知道丈夫虐打的行為是不恰當,但「嫁雞隨雞」的觀念令她們繼續選擇容忍。我認為這就是劉師培所提出的「夫人不能平等,由於人人不能獨立」。

劉師培在人類均力說提出「以一人而兼眾藝」,並提出詳細的描述:

欲行此法,必破壞固有之社會,破除國界,凡人口達千人以上,則區畫爲鄉。每鄉之中,均設老幼棲息所,人民自初生以後,無論男女,均入棲息所,老者年逾五十,亦入棲息所,以養育稚子爲職務。幼者年及六齡,則老者授以文字,五年而畢。由十齡至於二十齡,則從事實學。此十年中半曰習普通科學,即知識上之學是也;半曰習製造器械,即民生曰用必需之物也。均以老者爲之師。夫民生日用之物,不外衣食居三端,三端而外,厥惟用物,習藝之期,即限以十年,故年逾二十,即可出而作工。及若何之年,即服若何之工役,隸次而遷,及年逾五十,則復入棲息所之中。此均力主義之大略也。」

劉師培所提倡的是以年齡為主,因而不同年齡層去擔任不同的崗位,即是說,你不能終身只擔任一個職業,譬如你是老師,你就不能終身只做老師。根據這個制度,每個人在某個年齡都要去做相同的工作。雖然從現時香港的情況而言,要實現劉師培所提出的「以一人而典眾藝」,確是有難度,甚至是光想就知道不可能實行。但是,我又相信當時劉師培所處於的環境,同樣是難以實行這制度,而他能夠基於人人平等而勇於表達自己見解,這是十分值得我們後世人所反省。香港目前的失業率並不高,幾乎接近全民就業,但行業側重於金融及地產業,導致大家都視這行業為大展拳腳的機會。但是,當我們社會過於重視金融業時,其實變相亦忽略了一些行業,甚至是一些非從事金融業的人。舉例而言,由於政府重視經濟效益,以致在一些社會福利服務上,亦要求相關從業員(如社工)需要著重服務效益,但是一個以人為本服務若然被純粹效益主導的話,最終難免出現一種「為做而做」的情況,這樣對於從事「人」的服務而言,絕對是社會有害而無益。金融及地產業背後其實亦是一些大財團和大商家操控,如果人人都投身他們,變相最後剝削了自己的生活,看看樓價不停升高就知道了。

在人類均力說中,我認為劉師培將平等的位置放高於自由之上。在現時的社會,我們當然重視平等,但似乎大家又更重視自由,尤其是香港被喻為一個自由城市,我認為大家都會選擇較大程度的自由,而忽略較大程度的平等。所以這篇文章,我認為對於香港而言有著深刻的意義,劉師培從文章帶給我們一個新的視野,讓我們能夠對平等的烏托邦有一個基本的想法。而且,我相信要實行的話,是需要人類願意放棄一些慾念。但若然能夠使到人人都能夠得到基本的生活要求,我認為絕對可以試試從劉師培所提出的理念上提出修正,慢慢把計劃實現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