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外籍移工
陳婉怡
(圖片來源:http://the-sun.on.cc/cnt/news/20130702/00410_030.html)
前言
假日的香港特別有意思,在港九新界的行人天橋、公園、球場、沙灘等公共空間都坐滿了來自不同東南亞國家的女性。她們佔用空間的方式井然有序,會與相熟的同鄉們把幾塊塑膠檯布攤開在地上,用以劃分不同群組的區域,有些人還會圍著塑膠檯布豎起紙皮,直接間出屬於自己的空間。佔用空間的同時,她們也會顧慮到其他公共空間使用者的需要,往往只會使用路的兩旁,騰出通道供其他人使用。這就是周末的香港,似乎就是一個尊重多元文化主義的社會,非華人亦能共享屬於「香港人」的公共空間,達至種族包容、多元共存。然而,事實是,這些外籍傭工打從一開始就必須要接受不同層面的種族歧視,周末的空間自主只是她們受壓逼下無可奈何的反擊。
來自東南亞的她們的故事
年少時,雙親與很多香港父母一樣需要長時間工作而無暇照顧子女,因此他們自我出生以後,便把我交託給來自印尼的外籍移工照顧,直至我長大成人。那位陪伴我十多年的印尼女性,跟其餘逾三十三萬[1]的外籍家庭移工一樣,都是來自印尼、菲律賓及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她們大部分在家鄉需要供養父母,很多甚至已經結了婚,生了孩子。由於在她們的國家找工作並不容易,薪水也比較低,僅夠餬口,加上國家政策鼓勵輸出移工到外地工作,她們很多都選擇跟隨親戚朋友的步伐,離鄉別井,留下父母、丈夫及稚子,隻身來港工作,照顧陌生人的父母及子女。同樣都是外地來港打工,她們跟「海外優才」或來港的「專才」有著截然不同的命運。雖然她們很多都曾接受高等教育,有不少是大學畢業生,但他們的學歷在香港不被承認,亦不值一提。無論學歷有多高,要在香港工作,她們先要找中介公司,繳付幾萬元的介紹費,由於當地薪水不高,這幾萬塊錢很多時候也是靠借貸而得的。來港前,她們必須先離家,在家傭培訓學校接受數星期的訓練,學習廣東話及做家務等,目的就是要滿足僱主的欲望,成為多才多藝的家傭。來港前的過程雖然艱苦,卻也沒其後的擠壓及剝削來得痛苦。[2]
香港人的種族歧視
香港向來自詡為國際大都會,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前來工作或投資,近年亦推出了法例禁止及嘗試消除種族歧視行為。香港看來就像個能融合各地文化的地方,沒有種族歧視的存在。然而,事實是無論在日常生活當中,甚或是政府政策上,香港人對新移民、少數族裔、或是東南亞家庭移工等外來人士,或是不同膚色的人一直存有偏見及歧視。
香港經歷了長達一百五十年的英國殖民政府統治,繼承了殖民文化的傲慢,自以為受過宗主國的洗禮,比在中國大陸的中國人,或是其他發展中國家的人民更優越,更文明進步。香港八十年代經濟起飛,工業陸續往北移,產業結構轉型至第三級生產,迅速成了暴發戶,香港人更是忘形得意,不可一世。然而,現實是過去一百五十年的殖民管治同時帶來強烈的自卑感及屈辱,留下了永不抹滅的烙印。這種又自卑又高傲的矛盾情緒解釋了香港人種族主義的部分成因,他們自以為是高人一等,同時意識到這種優越感是源自殖民時代的不光榮歲月,他們這種心虛的情緒轉化為對較自己更弱勢的他者的仇恨,對弱勢他者的種種行為都看不過眼,在日常生活中以言語、或非言語侮辱,或以不合理的政策剝削這些種族他者。[3]
日常生活中的種族主義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最常見的種族主義歧視行為就是以言語或非言語排斥他者。非言語的歧視行為較微妙,但是它的傷害性及壓迫性可以比言語歧視更大。一篇關於外籍家庭移工的文章,寫出了這樣的一個事例:有位外傭中介公司職員向蘇美智說,她會提醒初來的外傭自備洗頭水和沐浴露,原因令人訝異。「她說,不少女僱主起初都慷慨地與外傭共用日用品,但久而久之,有些女主人聞到自己頭髮的氣味與外傭一樣,就會疑神疑鬼,生怕丈夫與女傭有染。家中突然多了一個女人,令很多女僱主覺得不自在,甚至失去作為妻子的自信。」[4]
女僱主的猜忌道出了香港人對外籍家庭移工的恐懼,懼怕她們會破壞自己的家庭,同時亦怕與地位較低微的移工們有任何相似的地方,不但會以空間分隔她們,連氣味也不能相同,生怕會被玷污或被視作同類。以上的例子亦帶出了一個可悲的事實,僱主像王一樣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身為傭工的女傭只能絕對地服從,否則會被解僱,後患無窮。她們在生活的各個層面上都無法享有自主,僱主不只控制她們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更控制她的行為及思想,令她們不敢作出反抗。
言語上的歧視同樣嚴重,人們常以外籍移工的國籍來標籤他者,譬如說是以「菲傭」、「印傭」等名稱來稱呼外籍傭工。「傭」一字帶有僕役的意思,[5]意味著這些傭人能隨意被「主人」差遣、勞役。人們這樣稱呼她們,似乎就是要把她們的國籍與職業扣連起來,彷彿所有從菲律賓或印尼來的人民都是傭工,亦只能當一輩子的傭工,任由僱主差遣。香港人甚至會以帶有侮辱性的標籤來矮化及貶低東南亞女性的形象,如「賓妹」、「賓賓」、「印印」。使用「妹」字及疊字暗示了她們的地位被看作較次一等。來自東南亞的外地女性移工一律被視為知識水平不高、智慧不高的他者,就如小朋友一樣需要無時無刻被監督、監視。
現行的《種族歧視條例》寫明了任何人基於某人的種族而歧視、騷擾及中傷該人即屬違法,[6]亦即是說若我們以「賓賓」、「泰傭」、「印傭」等名字來稱呼別人,而對方感到受歧視,就能以反歧視條例提出控訴。可是,從條例生效至今已有幾年時間,社會上對於東南亞女性移工的貶稱亦不見得少了,除了是因為條例本來難以檢控外,更是因為香港政府從來沒有真心消除香港人歧視外籍移工問題的意圖,他們本來就是鼓勵歧視出現的罪魁禍首,打從一開始便帶頭設計出不合理的家庭移工政策,強化了「體制化種族主義」。
「體制化種族主義」
香港在八十年代產業結構轉為以服務業為主的經濟體,經濟急速發展,需要大量服務業的勞動力。為了應付社會對勞工的需求,以往負責處理家中大小事的婦女亦要投身到就業市場,分一杯羹。女性勞工令家庭缺少了照顧兒童及長者的角色,造成對家庭移工的大量需求,因此香港開始大量引入來自菲律賓,及其後印尼的家庭移工。這些家庭移工取代了以往母親或是妻子的角色,負責照顧兒童及長者,打理家中事務,填補家庭中的空缺。然而,她們的貢獻往往被忽視,她們所得的是不同程度的剝削。香港政府向來對家庭移工有一套歧視政策,當中最為人詬病的就是「兩星期條例」及「強制留宿條例」。
「兩星期條例」
「兩星期條例」是在一九八七年四月實施的,條例規定了若外籍家庭移工的聘用合約到期,或被任何一方要求提前終止,她們先前的工作簽證就會自動變作訪客簽證,因此她們在合約結束後只能在香港逗留兩星期,之後便必須離港。如果她們希望能再次到港工作,就需要在家鄉重新申請新的工作簽證,[7]亦即是指她們必須額外多付一大筆介紹費才能到港工作。兩星期的期限根本不足夠讓移工找到新僱主,然而,若被遣返,她們就必須再次繳付金額龐大的介紹費才能來 港,找工作的空窗期亦會令她們損失數個月的工資。因此,很多時候移工情願啞忍歧視及虐待的情況也不敢投訴僱主,因為她們怕激怒僱主後會被終止合約,而她們無法承擔被遣返的後果。雖然這條例違反了《國際勞工公約》中關於「逗留權利不應單純因合約終止而遭取消」的規定,[8]另外,聯合國廢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亦曾譴責這條例令移工需「接受不公平及虐待條件的工作,以便能繼續留在香港工作」,[9]然而政府到現在仍不願著手處理條例帶來的問題。
「強制留宿條例」
根據「強制留宿條例」,外籍移工必須與僱主同住,而僱主需要為移工提供「適合的居所」以及「合理的隱私」。[10]這條例存有兩大問題:一、香港人均居住面積一直落後於亞洲各大城市,僅得一百五十平方尺。[11]居住向來是香港人的首要問題,很多僱主連自己的居住環境也難以維護,如何能符合合約要求,為移工們提供適宜的空間?移工們很多時候會被安排到跟長者或小孩同住一房,甚至是要搬到客廳或廚房。她們沒有自己的空間,得不到「合理的隱私」。運氣較好的移工有機會擁有自己的「工人房」,可是這些空間很多都是跟廚房連在一起,往往僅能放下一張床,跟櫃子沒大差別,難以談得上是「適合的居所」。因此「強制留宿條例」在香港本來就是不可能,一般僱主都無法為移工提供「適合的居所」以及「合理的隱私」,她們的私人空間被剝奪,得不到安全感,被迫長期在受壓的環境下生活。二、外籍移工必須與僱主同住,即代表她們工作的地方同時是居住、歇息的地方,亦即是指她們無時無刻都在工作的環境下生活,她們沒有正式的上班時間,因為必須二十四小時隨時候命。這樣的政策只會助長僱主的無理剝削,令移工們必須在受壓迫的環境下長時間工作,喪失私人空間、歇息時間,及一切社交活動。
外傭居權
同是從外地來港工作的人,外籍家庭移工卻與其他國家的移工有著不同的待遇及命運。《基本法》第二十四條列明了在香港通常居住連續七年以上並以香港為永久居住地的非中國籍的人,均屬於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12]然而,外籍家庭移工卻排除在這法例之外。二零一零年時曾有三名外傭向法庭申請司法覆核,要求推翻香港法例第一百一十五章的《入境條例》,限制在香港連續居滿七年的外籍家庭傭工不能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一度在社會上引起熱烈討論。事件隨著終審法院的判決,在二零一三年結一段落。最終政府勝出訴訟,外籍家庭傭工並未得到居港權。以上種種的不平等條例,正正就是「體制化的種族主義」的體現。外籍移工長期受壓迫,被視為「傭人」,存在的價值是為僱主服務,又或是「商品」,能隨意使用及丟棄,甚或是發洩的對象,能隨便以暴力行為虐待。很多時候她們為了生活,一直忍受各種不公平的待遇及剝削,但這並不代表問題會一直被隱藏,因為她們也會有反抗的一天。
外籍傭工的抗爭:空間的抗爭,建立「家鄉之外的家鄉」[13]
外籍移工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壓迫,缺乏屬於個人的空間及時間。每個星期的休假天,就是她們奪回空間自主的機會。在港九新界的公共空間中,不論是行人天橋、公園、或是球場都會看到席地而坐的外籍移工。她們以各種工具如紙皮、膠檯布、家鄉的流行音樂、家鄉的方言,及自己的身體等霸佔公共空間,把它營造為公民空間,建構「家鄉之外的家鄉」。這「家鄉之外的家鄉」不只為移工們提供了一個歇息、聯誼的空間,讓受不同程度剝削的移工能結合起來,它更是一個重要的經濟場所。在這些移工聚集的地方附近總會找到提供匯款服務的找換店,或是售賣家鄉菜的食店,又或是兜售小吃的兼職移工小販。各式各樣的經濟活動都是以東南亞移工為服務對象,意味著移工們在假日成功佔領原屬於香港人的公共空間,並把之轉換成自己的公民空間,在這獨特的空間裏,外籍移工才是主人。
除了爭取公共空間,近年本港亦出現了不少外籍移工組織,嘗試以不同的抗爭方式,如集會、遊行等為移工們爭取福利及權益,令她們所面對的苦況漸漸得到大眾的關注。當中較為知名的是由幾位獨立維權人士發起的香港外傭運動,他們的終極目標是希望政府能回應他們的三大基本訴求:分別是廢除「兩星期規定」,強制最高工時,讓移工們不用被逼二十四小時工作,以及禁止非法濫收中介費,令移工辛苦賺取的薪水不會掉進中介公司的褲袋裡 。[14]
總結
外籍移工們的假日佔領運動為她們爭取公民空間,逼使自以為高高在上的香港人也不得不作出妥協,與移工們共享公共空間,在特定的空間中達至短暫的文化共融。但是香港跟多元文化主義還有很漫長的路,我們必須在體制上消除人們對外籍移工的歧視,廢除不公義的惡法,這些外籍移工們的處境才會真正得到改善。
參考資料:
1, 政府統計處。按國籍及性別劃分的外籍家庭傭工數目。上網日期:2015年12月28日,檢自:http://www.censtatd.gov.hk
2. 葉寶琳(2009,9月)。〈沒有身份的飄流生活〉。正義和平通訊,頁4。
3. 陳允中、司徒薇,2014,〈兜口兜面的多元文化主義:香港菲律賓移工重奪公共空間與公民 權運動〉,《思想》,第26期,頁188-189。
4. 陳麗娜(2009,9月)。〈「兩星期規則」 是架在外傭身上的一張刀〉。正義和平通訊,頁2。
5, 梁慧思。〈最親密的陌生人〉。悅閱。上網日期:2015年12月28日,檢自:http://www.readit.hk/default.php?cmd=columnsdetail&id=187
6. 何容等編(1985)。新亞中文字典(頁35)。香港:新亞文化。
7. 〈哪些香港法例是主要的反歧視法例?〉上網日期:2015年12月28日,檢自: http://www.hkclic.org/tc/topics/antiDiscrimination/introduction_to_hk_anti_discrimination/q1.sh tml
8. 〈香港外傭運動常見問題〉。上網日期:2015年12月28日,檢自:http://hkhelperscampaign.com/zh/%E9%A6%99%E6%B8%AF%E5%A4%96%E5%82%AD%E9%81%8B%E5%8B%95%E5%B8%B8%E8%A6%8B%E5%95%8F%E9%A1%8C/
9. 《基本法》第二十四條全文(2011,5月8日)。東方日報。
[1]政府統計處。按國籍及性別劃分的外籍家庭傭工數目。上網日期:2015年12月28日,檢自:http://www.censtatd.gov.hk
[2]葉寶琳(2009,9月)。〈沒有身份的飄流生活。正義和平通訊〉,頁4。
[3]陳允中、司徒薇,2014,〈兜口兜面的多元文化主義:香港菲律賓移工重奪公共空間與公民權運動〉,《思想》,第26期,頁188-189。
[4]梁慧思。〈最親密的陌生人〉。悅閱。上網日期:2015年12月28日,檢自:
http://www.readit.hk/default.php?cmd=columnsdetail&id=187
[5]何容等編(1985)。新亞中文字典(頁35)。香港:新亞文化。
[6]〈哪些香港法例是主要的反歧視法例?〉上網日期:2015年12月28日,檢自:
http://www.hkclic.org/tc/topics/antiDiscrimination/introduction_to_hk_anti_discrimination/q1.shtml
[7]陳麗娜(2009,9月)。〈「兩星期規則」 是架在外傭身上的一張刀〉。正義和平通訊,頁2。
[9]陳允中、司徒薇,2014,〈兜口兜面的多元文化主義:香港菲律賓移工重奪公共空間與公民權運動〉,《思想》,第26期,頁193-194。
[11]〈港樓細絕東亞 3豬空間1人住〉(2014,12月3日)。明報。
[12] 《基本法》第二十四條全文(2011,5月8日)。東方日報。
[13]陳允中、司徒薇,2014,〈兜口兜面的多元文化主義:香港菲律賓移工重奪公共空間與公民權運動〉,《思想》,第26期,頁185。
[14]〈香港外傭運動常見問題〉。上網日期:2015年12月28日,檢自:
http://hkhelperscampaign.com/zh/%E9%A6%99%E6%B8%AF%E5%A4%96%E5%82%AD%E9%81%8B%E5%8B%95%E5%B8%B8%E8%A6%8B%E5%95%8F%E9%A1%8C/
本期關鍵詞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