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基層市民如何對抗資本主義帶來的食物危機
張可盈
引言
我的四年自炊生活。
與大多數香港的基層市民一樣,住屋佔開支最大部份,交通支出未能降低,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當中可以節省的只有衣服和糧食。我在糧食方面常常感到無力,明知食物質素欠佳,或冒著劣質食物的危機,卻因價格無奈地選擇。亦因工時長以及在晚間進修,經常選擇較即食食品,為求簡單、快捷和飽肚。
在日常生活中很難避免食用含有香精、色素、防腐劑和甜味劑等有添加劑的食品,與此同時出現不少有關食物安全的新聞。在有限的支出內,我還有沒有選擇食物的空間?或我可以用低廉價格換取質素高一點的食物嗎?這些問題一直在我心中迴盪,却一直無力思考,直至在課堂上討論,才讓我正視這個問題。
香港的食物來源
在二零一六年,香港的蔬菜自給率只有百分一點七[1],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過後,養豬養雞場大減,每日供應市場的本地新鮮豬肉只估市場上百分五至六 [2],當中還不包括各種冰鮮、急凍及加工豬肉。香港的糧食來自全世界,除中國供應活牛豬、新鮮海鮮和蔬菜,有更多是來自世界各地的急凍、冰鮮、冷藏和加工的食物。香港的糧食來自全球,說穿了糧食供應是被資本家操控,價格隨各國天氣、政治以至全球經濟變化牽動,影響最大的當然是食物鏈最底層的基層市民。
糧食在這全球化的貿易時代,國際間的食品安全問題必會影響香港。食物在不同國家生產,加上一層又一層的加工,糧食供應鏈之複雜遠超想像,已非政府能輕易掌握。依賴資本主義生產的糧食供應會帶來不少食物安全問題,資本主義強調資本累積,一年比一年賺更多,食品製造商和供應商等一方面尋找價格更低的原材料,另一方面減低生產製造的開支,才能以「開源節流」方式賺更多的利潤。生產食材時往往選擇成本低但質素差的原材料再以化工方式製造出來,甚至以賺錢為目的,使用更廉價但影響身體的非食品添加劑。有關食物安全的新聞接二連三出現,突顯貪婪無厭的資本家對糧食的操控,層出不窮的食物危機本質是利益問題。
基層市民的食物選擇
基層市民在社會上處於弱勢,屬社會收入較低的一群,他們大多工時長,往往放工時街市已關門。而價格較貴的超級市場,貨架上品牌琳瑯滿目,却隱藏了整個糧食種類被寡頭壟斷市場的事實,市民可以選擇的更少。
除了工作時間長,薪金亦不高,收入加幅往往追不上通脹,加上租金不斷上升,面臨極大生活開支等壓力,唯有縮減食物開支,犧牲食物質素以節省金錢。因此他們在糧食選擇以廉價和方便為主,較難負擔新鮮食材,只能選擇急凍或速食品,例如一隻本地新鮮雞索價二百元以上,但一隻生產於如電影《食品帝國》(Food Inc.) 一樣的工場的冰鮮雞只需三十元;罐頭午餐肉比新鮮豬肉便宜;標示有機、非基因改造、無激素的食品價格比普通的貴好幾倍;化學麵包做早餐比較方便和便宜;甚至即食麵或「叮叮快餐」比外食快餐的價錢便宜得多。

(圖片來源:
http://lifemirror.pixnet.net/blog/post/29312908-%5B%E7%95%9C%E7%89%A7%5D%5B%E5%BD%B1%E7%89%87%5D-food,-inc-%E6%8F%AD%E9%9C%B2%E9%A3%9F%E5%93%81%E6%A5%AD%E7%9A%84%E6%BD%98%E6%9C%B5%E6%8B%89%E4%B9%8B%E7%9B%92 )
衞生署在最新的人口健康調查報告指出[3] ,半數成年市民超重甚至肥胖,從而推斷患高膽固醇的市民在未來十年間增加一百萬人,而心血管疾病風險高達百分之十點六。調查亦發現低收入市民的超重或肥胖比例較高,他預測未來十年患血管病機會達高風險的低收入人士有百分之三十六點四,比整體多出三倍。可以看出,收入與肥胖有著連鎖關係,收入越低,肥胖比例越高。

(圖片來源:
https://thestandnews.com/society/%E8%A1%9B%E7%94%9F%E7%BD%B2%E5%A0%B1%E5%91%8A-%E6%94%B6%E5%85%A5%E6%84%88%E4%BD%8E%E6%84%88%E8%82%A5-%E5%BF%83%E8%A1%80%E7%AE%A1%E7%96%BE%E7%97%85%E9%A2%A8%E9%9A%AA%E6%9B%B4%E9%AB%98/ )
這並不是香港獨有的現象,是全球富裕國家共通的問題。二零一零年日本厚生勞動省發佈的《有關收入與生活習慣等的狀況》 [4]中指出,百分之二十五年收入不到二百萬日元的市民屬肥胖,而年收入超過六百萬的市民只有百分之十二點五屬肥胖。法國國民健康調查報告[5] 指出,收入不到四百六十歐元的市民有百分之三十屬肥胖,而收入超過四千二百歐元的市民肥胖比率只有百分之七。
肥胖與收入的比例,反映著社會不平等,市場上很多廉價食物都是加工食品,越不健康的加工食物越便宜,但健康的食物卻讓基層市民難以負擔。在糧食的選擇上,基層市民大多選擇廉價又飽肚為主,例如速食品、即食麵、激素雞、罐頭等,長期食用會帶來健康問題。廉價食物亦會引伸食物安全問題,基層市民還較易進食劣質食物,造成各種健康問題。
加工食品
加工食品不只是薯片、雪糕等零食,亦包括我們熟識的主糧例子即食麵、即食意粉、即食米粉、香腸、煙肉、點心、餃子、罐頭、麵包、急凍「叮叮食品」等等,它們雖然是由真正食物製造,但在製造過程中加入化學物和添加劑,令食物含大量反式脂肪和飽和脂肪等壞脂肪、高鈉高糖、含有保鮮、提味、防腐等功能的添加劑,營養價值低但廉價的選擇。世界衛生組織早已將加工肉類列為一級致癌物,進食香腸、火腿及煙肉等會增加患大腸癌風險百分之十八[6] 。
食物被加上化學物好像被施魔法般,創造了無數便宜但有賣相,讓人食指大動的食物,由乳化劑造成的雪糕,起雲劑令果汁看來更濃厚,「一滴香」變出熬煮了十小時的大骨湯味道,化製澱粉造的無米米粉,化學調味料變回已流失的肉汁和味道,沒有奶含量的奶精和沒有糖成份的糖精,沒有太多麵粉的空氣麵包,沒有魚的魚肉燒賣等。
各式各樣的人造食物和人造味道大行其道,是因為消費者喜歡物美價廉的食品,但不是人人都願意付出較高價錢來換取品質,生產者為迎合消費者的視覺味覺要求,便會加入可以提升味道、美化外觀、加快生產流程、降低成本和延長保存期食品添加劑。使用化學品的廉價加工食物可降低成本,增加利潤,更能以相對低廉的價格吸引市民購買。
劣質食品
「劣質食物」事件時有發生,劣質食品比化學食物更過分的是使用工業用化學品來增加利潤。價格較高的食物可靠巧立名目來提升價格,但價格較低的食物只能靠降低成本,初期會使用合法的化學添加劑,但貪得無厭的商人會使用工業用化學品去降低成本,以賺更多的錢。例如淡水魚類含有致癌物孔雀石綠,是用以殺滅因大量養殖魚時所產生的寄生蟲和細菌;奶類含有工業化學品三聚氰胺,為了在進行產品蛋白質含量測試時,達至指定水平;為豬隻增加瘦肉比例而使用可導致集體中毒的瘦肉精;為增加顏色而使用致癌工業染料蘇丹紅;以廉價工業塑化劑替代食品添加劑「起雲劑」;工業鹽當作食用鹽、還有哮喘豬、頭髮豉油、假雞蛋、糞水臭豆腐、毒水餃、假酒、地溝油、殭屍凍肉等等。這些劣質食物多是基層的主要食糧,並以廉價招來,一不留神便會進食到劣質食品,影響健康。

(圖片來源:https://www.mac69.com/material/316741.html)
殘餘重金屬和農藥
我們的食物來自我們的環境,環境中的物質會影響食物的生產,而生產出來的食物會成為我們餐桌上的食品。工業污染排出污水流入農地,可能影響地下水,進而影響我們的健康。為了在狹窄耕地種最多的農作物,必須使用大量農藥,進食有殘留農藥的蔬果除了造成中毒外,還會干擾人體分泌賀爾蒙,累積下來便會危害健康,例如導致皮膚病、抑鬱症、甚至癌症和神經系統疾病等,可怕的是即使食前已徹底清潔,亦未必能完全清除殘餘重金屬和農藥。
食物環境衞生署為香港市面的蔬果以抽查方式進行檢測,防止殘餘重金屬和農藥超標的蔬果入口,但有傳媒發現市面有出售來歷不明的蔬果[7] ,不法集團為避過檢疫,利用螞蟻搬家式走私蔬果到港,並以低於市價賣給市民。而在二零一六年消費者委員會的報告指出 [8] ,市面上有很多蔬果重金屬和農藥殘餘量都高於標準,可見政府未有效防止有毒蔬果流入市面。
如何對抗資本主義帶來食物危機
對於經濟狀況較好的一群,不追求一時的口欲滿足而選擇健康食物,也許是自身對未來的投資,但先決條件是有經濟能力。基層市民在生活上面對沉重壓力,如何減低每餐開支是他們生活的一大課題, 一日三餐著眼點只能放眼於快捷飽肚,工時長,勞動量大,下班已很疲勞,即食食品對他們是快速解決溫飽的途徑。
要他們全面選擇價格較高但安全的有機蔬果、無激素的肉類、新鮮的豬牛家禽等等來改善飲食質素,尤如晉惠帝叫人「何不食肉糜」。也許我們不能對抗資本主義所帶來的食物問題,但仍然可以從挑選較健康、營養、安全的食品,學習購買和煮食入手,花點時間和心思準備便宜又健康的餐單,為自己帶回健康。
快捷的購買和煮食方法
因工時長而不能每天購買食物的都市人,可以嘗試每星期計畫購買一次食物,反正我們吃的大部分是急凍或冰鮮肉類和海鮮。蔬菜可以選擇於星期初吃一些易爛的綠葉蔬菜,而星期中後吃可耐放一點的瓜類,如翠肉瓜、茄子等。
休假日可能到選擇多較便宜的街市購買食物,街市叔叔姨姨們會為你介紹最時令和新鮮的食物。購買後再花點時間整理,肉類分小包冷藏,使用前才解凍;蔬果用廚房紙或報紙包好防止霉爛;購買一些連根部的葱以水養方式存放;蒜頭用攪拌機打碎後冷藏方便每次使用等等方法處理一星期的食物。
另外,坊間有不少書本和電視節目分享如何簡易煮食,也許我們沒有專業廚師的速度,但三十分鐘內完成並非不可能。當中以韓國綜藝節目「家常飯白老師」的教學最為簡單方便,雖然他的目標觀眾是韓國人,但節目教導不懂煮食的都市人解決在家裡吃飯的問題,例如節目中的萬能醬油只是由豬肉和蔬菜煮製的豉油,準備後放在雪櫃可以煮肉、炒菜炒飯、包飯團等等。

(圖片來源:
http://ontimedrama.com/intro/%E5%AE%B6%E5%B8%B8%E9%A3%AF%E7%99%BD%E8%80%81%E5%B8%AB )
多看多嘗試多學習可以建立自己的健康餐單,每星期花一點時間購買和整理食材可增加進食新鮮食物的比例,促進均衡飲食,亦不會花太長時間每日準備食物,符合基層市民方便、便宜又飽肚的要求。
減少進食加工食物
加工食物不獨是罐頭食物,還有「叮叮食品」、急凍丸類餃子、即食麵和常被忽略的快捷醃料醬料。加工食物的吸引之處是快捷方便,而且味道好,在事次資料搜集過程中,我發現一些既健康又方便準備美味食物的方法,較我想像中的準備時間短和方便簡單。
罐頭肉類可以自家製肉類替代,用滷水、鹽水煮醉肉類似方法準備可食用數天的肉,完成後分成小袋冷藏,進食前才解凍,這樣便可以享用快捷又方便的肉類。急凍餃子以自製餃子替代,只需購買四至六兩餃子皮、新鮮蔬菜和免治肉,一次過包數十隻餃子,完成後直接冷藏,進食前才煮熟,方便又健康。即食麵可以相對健康的米粉和烏冬替代,魚丸則改新鮮魚肉,甚至以免治肉做肉丸和漢堡扒來代替香腸煙肉[9] 。
醃料和醬料方面亦可以自製,既可控制食物中鈉含量,又可避免進食過多防腐劑和添加劑。自製品包括辣椒醬、辣椒泡豉油、香草泡橄欖油、番茄肉醬,或可利用天然香料和食材做醃料如孜然粉、五香粉、花椒粉、辣椒粉、咖喱粉、蒜、葱、薑,蕃茄、洋葱等,亦可自製醃檸檬、酸菜、泡菜、乳酪等增添味道。
不單一日三餐要健康,零食亦可選擇新鮮食物,如水果、乳酪、果仁等,以飲用水或泡茶代替由化學劑沖泡的飲料,網上也有不少健康零食食譜,如真香蕉蛋糕、自製雪糕、焗果乾等。這樣便可以減少對加工食物的依賴,只需要每星期花點時間準備,便能減少家中愈來愈多的瓶瓶罐罐,以及愈來愈滿的雪櫃冷藏庫,為了健康,這是值得的。
減少購買高危食物
有機食物比普通食物較昂貴,基層市民無法負擔,但他們可以選擇一些低危的食物,從中設計自己的食譜。農藥可毒殺害蟲,同時威脅我們的健康。美國每年都發佈一份「農藥生產購物指南」 [10]介紹前十五種最少農藥和十五種高危的蔬果,二零一七年,最少農藥的蔬果包括粟米、牛油果、椰菜、洋葱、矮瓜、椰菜花等,高危蔬果包括菠菜,蘋果、西芹、蕃茄、生菜、青瓜、薯仔等。而食物環境衞生署中的刊物指出殘餘農藥較常見於葉菜類如菜心、白菜、菠菜、通菜、塘蒿、枸杞和芥蘭等[11] 。我們可根據這兩項資料,減少進食高危蔬菜。
我們亦應在有信譽的店舖購買當造蔬果,避免購買較市價過低而且來歷不明的蔬果;肉類方面要避免購買雪藏過久和變黑的凍肉,小心處理已解凍的肉類;減少進食大型深海魚和動物內臟,因這些食物重金屬含量較高。我們要減低進食會累積人體內的食物化學品,來保持健康。
食物添加劑的覺醒
在這加工食品大氣候中,我們很容易忘記食物本身存在的事實,要切記需要享受食物滑過咽喉的滿足,同時不要危害健康,備受大眾追捧的日本透明奶茶是一個典型例子。為了引起顧客的好奇和在市場上突圍而出的透明有奶茶味飲品,透明奶茶的出現明顯指出支裝奶茶是一支化學加工飲用水,內裏只有化學品但沒有一點奶和茶,但大家又會去嘗試這一支只是添加劑的飲料。
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很難完全避免香精、色素、防腐劑和甜味劑等食品添加劑,但在政府要求的食物標籤上已經清楚記下成份和添加物,營養資料上亦會顯示糖份、鈉含量和脂肪等資料,只要我們小心閱讀,那些身體不需要的添加劑,可以避免就盡量避免,以免進食過多化學劑。
結語
食物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平凡不過的事物,卻也是不可或缺的。在CUS515M「種糧種活──突破資本主義全球化的再思考」課堂上,老師與我們討論很多有關食物的問題,愈認識多愈覺得可怕。有一天在課堂上同學分享對這科的感受,她覺得在每次下課後都有一種無力感,不知道可以為自己、為社會做些甚麼。我在每課完結後都有同樣的無力感,為生活節衣縮食,購買廉價加工食物卻會影響健康。
我們看似無力完全對抗被資本主義主導的糧食影響,我們仍然可以從選擇入手,慢慢減低飲食對我們的不良影響。當中我正嘗試以下飲食新嘗試方法(見附件一),雖然不能全面對抗資本主義,但我似乎找到讓飲食質素提升的方法,由全面被控制飲食,到現在感到可以主導自己的糧食,找到一個不大但仍可選擇的糧食空間。
注釋:
[1] 參見【復興港米】港蔬菜自給率1.7%跌新低遠遜星洲 全面復耕可達25%. (2017年10月28日). 擷取自 香港01
[2] 參見【毒豬肉】想食新鮮「港豬」?業界教路睇豬皮藍印分辨來源地. (2016年8月7日). 擷取自 香港01
[3] 參見高膽固醇人口 10年增百萬 料未來10年心血管病風險一成 窮人更高. (2017年11月28日). 擷取自 明報新聞網
[4] 參見演播室by明子(155)有錢人和窮人由生活習慣決定! (2017年4月10日). 擷取自 日經中文網
[5] 參見法國調查指出肥胖已成「窮人病」 與學歷相關? (2017年6月15日). 擷取自 新浪新聞網
[6] 參見世衞:加工肉列一級致癌物 食餐肉腸仔等同吸煙 (2015年10月27日). 擷取自 蘋果日報
[7] 參見海關、食環把關存漏洞 揭毒菜輸港集團地下運作. (2016年9月18日). 擷取自 東周網
[8] 參見太陽報A1:消委會抽查 37%有機菜含農藥. (2016年3月16日). 擷取自 太陽報
[9] 見附件一的近月新嘗試,由完全依賴即食品到近日一半以上的食材都是自己準備,食物開支改變不大但飲食健康了不少
[10] 參見【農藥最多最少蔬果】粟米番茄邊樣多農藥? 少農藥毋須買有機. (2017年8月9日). 擷取自 香港01
[11] 參見食環署如何監管本港售賣的蔬菜. (無日期). 擷取自 食物安全中心
附件一
近日飲食新嘗試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上左:一次過打碎蒜頭然後冷藏,每次取一角,較以往準備時間更快
上中:韓式水煮肉,可一次煮多餐,冷藏後翻熱即可
上右:自製餃子,冷藏後按食用量才煮熟
中左:醉雞蛋,還有相片沒有的醉肉,放在雪櫃代替加工肉類
中中:自製辣椒醬,用指天椒、蒜、酒和鹽,用攪拌機打碎入瓶,一個月後可食用
中右:滷水肉類,煮成後分小袋冷藏
下左:自製酸菜,用大白菜、鹽和麵粉,三天後可食用
下中:自製肉丸,用免治豬肉、冬菇,先煮熟再冷蔵
下右:自製麵包,沒有市面麵包的添加劑
參考資料
- 【毒豬肉】想食新鮮「港豬」?業界教路睇豬皮藍印分辨來源地. (2016年8月7日). 擷取自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E6%B8%AF%E8%81%9E/35799/-%E6%AF%92%
E8%B1%AC%E8%82%89-%E6%83%B3%E9%A3%9F%E6%96%B0%E9%AE%AE-%E6%B8%AF%E8%B1%AC-%E6%A5%AD%E7%95%8C%E6%95%99%E8%B7%AF%
E7%9D%87%E8%B1%AC%E7%9A%AE%E8%97%8D%E5%8D%B0%E5%88%86%E8%BE%
A8%E4%BE%86%E6%BA%90%E5%9C%
- 【復興港米】港蔬菜自給率1.7%跌新低遠遜星洲 全面復耕可達25%. (2017年10月28日). 擷取自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E6%B8%AF%E8%81%9E/123671/-%E5%BE%
A9%E8%88%88%E6%B8%AF%E7%B1%B3-%E6%B8%AF%E8%94%AC%E8%8F%9C%E8%87%AA%E7%B5%A6%E7%8E%871-7-%E8%B7%8C%E6%96%B0%E4%BD%8E%
E9%81%A0%E9%81%9C%E6%98%9F%E6%B4%B2-%E5%85%A8%E9%9D%A2%E5%BE%A9%E8%80%95%E5%8F%AF%E9
- 【農藥最多最少蔬果】粟米番茄邊樣多農藥? 少農藥毋須買有機. (2017年8月9日). 擷取自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01%E6%95%99%E7%85%AE/110661/-%E8%BE%B2%
E8%97%A5%E6%9C%80%E5%A4%9A%E6%9C%80%E5%B0%91%E8%94%AC%E6%9E%9C-%E7%B2%9F%E7%B1%B3%E7%95%AA%E8%8C%84%E9%82%8A%E6%A8%A3%
E5%A4%9A%E8%BE%B2%E8%97%A5-%E5%B0%91%E8%BE%B2%E8%97%A5%E6%AF%8B%E9%A0%88%E8%B
- J太陽報A1:消委會抽查 37%有機菜含農藥. (2016年3月16日). 擷取自 太陽報: http://hk.on.cc/hk/bkn/cnt/news/20160316/bkn-20160316033052807-0316_00822_001.html
- 世衞:加工肉列一級致癌物 食餐肉腸仔等同吸煙. (2015年10月27日). 擷取自 蘋果日報: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51027/19349324
- 利文斯坦哈維. (2014). 食不由己: 揭露科學家、攻客及商人如何掌控你的每日飲食. 台北: 麥田出版.
- 沃爾本瑪麗塔. (2015). 食品黑手黨: 揭露食品產業黑心結構、食安問題連環的真相. 台北: 商周出版.
- 法國調查指出肥胖已成“窮人病” 與學曆相關?. (2017年6月15日). 擷取自 新浪新聞網: http://sina.com.hk/news/article/20170615/0/1/2/%E6%B3%95%E5%9C%8B%E8%AA%BF%E6%9F%A5%E6%8
C%87%E5%87%BA%E8%82%A5%E8%83%96%E5%B7%B2%E6%88%90%E7%AA%AE%E4%BA%BA%E7%97%85-%E8%88%87%E5%AD%B8%E6%9B%86%E7%9B%B8%E9%97%9C-7556936.html
-
迪昂西席爾. (2017). 找尋明天的答案. 台北: 臉譜出版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食環署如何監管本港售賣的蔬菜. (無日期). 擷取自 食物安全中心: http://www.cfs.gov.hk/tc_chi/whatsnew/whatsnew_fsf/whatsnew_fsf_veg.html
- 徐健銘周桂田. (2015). 從土地到餐桌上的恐慌. 台北: 商周出版.
-
海關、食環把關存漏洞 揭毒菜輸港集團地下運作. (2016年9月18日). 擷取自 東周網: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main/58354
-
高膽固醇人口 10年增百萬 料未來10年心血管病風險一成 窮人更高. (2017年11月28日). 擷取自 明報新聞網: https://news.mingpao.com/pns/dailynews/web_tc/article/20171128/s00001/1511806027195
-
街市震撼菜價每斤1蚊 點解直銷菜賣咁平?. (2017年4月28日). 擷取自 經濟日報: 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1732658/%E8%A1%97%E5%B8%82%E9%9C%87%E6%92%BC%E8%8F%9C%E5%83%B9%E6%AF%8F%E6%96%A41%E8%9A%8A%20%E9%BB%9E%E8%A7%A3%E7%9B%B4%E9%8A%B7%E8%8F%9C%E8%B3%A3%E5%92%81%E5%B9%B3%EF%BC%9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