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Liberal Arts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 For Life Emerald Publishing
Start main Content

MCSLN

DownloadPDF

螞蟻森林:遊戲、公益還是生意?

郭詠

 

每天叫醒你的「螞蟻森林」

 

清晨七時正,室友響徹臥室的鬧鐘驚醒了我。我迷迷糊糊地睜眼,只見她握著手機不停地戳動螢幕,螢光反射在她睡眼惺忪的臉上,「啊,我的能量被人搶了!」我一頭霧水,週日一大早這麼有活力,也不缺能量吧。探過頭去,只見手機螢幕上是一棵畫得很可愛的虛擬小樹苗,被幾顆綠色小球包圍著。「這又是什麼小朋友玩的手機遊戲?」我困惑。「哎呀你不懂,我在種樹,螞蟻森林你都不知道嗎?最近特別火。別說了,你快開通,然後加我支付寶好友。」這是我第一次聽說這款支付寶裡的公益小程式。

 

「每天叫醒你的不是鬧鐘,而是螞蟻森林」是流傳在年輕人間的一句meme,在螞蟻森林的程式裡,用戶通過低碳行為產生的綠色能量球被設計在早上五時正到八時正開始領取,為了害怕被好友搶能量,很多人就會像我的室友一樣早起收割這些綠色小球。每個小球代表了從幾克到幾千克的碳減排量,累積到一定數值,例如一百一十四千克,就可以選擇種植一棵油松,而這棵油松會被真實地種植在大西北的荒漠上,螞蟻森林的資訊號也常常會展示沙漠裡樹林的照片,彷彿是種樹行動的有效證明。同時,它所設計的遊戲模式也非常抓人:模仿二零零八年十分流行的開心農場小遊戲,讓全民偷菜的風潮變成了全民種樹和偷能量。

 

70th-feature-02-01

(圖片擷取自:https://zhuanlan.zhihu.com/p/79956771 )

 

這聽起來是一個特別良心的公益項目,支付寶幫我們記錄碳足跡,用遊戲模式鼓勵我們參與低碳環保行動,還花錢替我們種下真實的樹。一時間,大家充滿了參與感,彷彿收集到的每一個綠色能量球都是自己參與環保事業的足跡,手機螢幕裡的也不再是一棵虛擬小樹,而是未來大西北廣袤森林裡的一份子。因此,螞蟻森林的成績也非常不凡,二零一九年四月,支付寶宣佈螞蟻森林用戶數達五億人;二零一九年九月十九日,螞蟻森林獲得聯合國地球衛士獎。

 

70th-feature-02-02

(圖片擷取自:https://itw01.com/GAQDLEG.html )

 

然而,一想到螞蟻森林是螞蟻金服旗下的產品,我的腦海中就浮現了那位「不愛錢」的資本家馬雲先生不懷好意的微笑。

 

消費主義陷阱和景觀式贖罪券

 

螞蟻森林真的是純公益項目嗎?研究綠色能量獲取攻略會發現,支付寶設計的能量獲取方式並不是全都與低碳生活有關,除卻步行、單車、公車、二手回收等符合低碳生活的行為外,其他的例如線下支付、購買車票電影票、生活繳費等,似乎都與低碳沒有太大的關係,反而與消費行為更加相關。同時,所有行為都要通過使用支付寶或者支付寶旗下產品才能被記錄,例如公共交通付款要出示支付寶付款碼,生活繳費要進入支付寶的程式操作,而單車和二手回收則分別要使用其自家產品「哈囉單車」與「閒魚」。此外,消費行為獲取的能量也高於低碳行為:步行一千步獲取的能量是十七克,共用單車每次五十四克,公交車每次八十克,但購買電影票或演出票,卻能收取一百八十克以上的能量,而線上生活繳費,每筆能夠獲得二百六十二克的能量值。如果按支付寶聲稱的,綠色能量值是按照碳排放計算器,來計算用戶的低碳行為節省的碳排放量,那其他基於螞蟻金服生態進行的消費,就未免顯得多餘且有誘導性。而每天產生的綠色能量需要間隔二十四小時才能收取,則顯然是支付寶增加用戶依賴性設計的策略。於是,用戶不得不沈浸在支付寶的產品生態裡。

 

另外,螞蟻森林不是支付寶裡唯一以公益為名的遊戲小程式,通過螞蟻森林的介面可以引流到「螞蟻莊園」和「芭芭農場」這兩個小遊戲。螞蟻莊園的入口在螞蟻森林右下角,是一隻白色小雞,點擊它可以進入螞蟻莊園的介面;而通過給小雞投餵飼料,用戶可以收集小雞產下的雞蛋積攢愛心,集滿五顆就能捐贈給公益項目,如果愛心貢獻總額達到目標數,該慈善項目就能獲得一筆善款。芭芭農場的入口則是螞蟻莊園左邊的一棵果樹,進入芭芭農場的介面,用戶澆灌肥料,果樹會慢慢開花結果,最後收穫的水果可以真實地寄到家裡來,而這個項目依託的是公益助農的由頭,目的是幫助貧困果農銷售水果。

     

但是,不管是螞蟻莊園和芭芭農場,獲得培養材料(飼料和肥料)的方式卻具有更加明顯的消費誘導性質——除了和螞蟻森林一樣的線上和線下支付寶支付行為,還包括瀏覽十五秒淘寶商品頁面,以及在指定頁面裡購買商品。另外,在螞蟻莊園收集飼料的介面裡,還有一個淘寶「淘金幣小鎮」的入口,通往淘寶一系列更加浮誇的小遊戲,這些小遊戲的獎勵機制最後都必然導向商品的消費。

 

70th-feature-02-03

(圖片擷取自:https://m.fxxz.com/f/548298 )

 

於是我悲哀地發現,即使以公益為名,支付寶的小遊戲生態仍然難逃買買買的屬性,公益在這裡僅僅是一個噱頭。且不探究每一個公益項目是否都有真實落地,串連起來的小遊戲和層層遞進的獎勵機制背後,其實隱藏了一環扣一環的消費主義陷阱。此外,依託淘寶發展起來的網購浪潮,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快遞污染,每一個購買行為都會帶來快遞垃圾,而所造成的環境污染,決不是一個螞蟻森林可以抵銷的。

 

螞蟻森林彷彿是一張景觀式的贖罪券。如居伊·德波所說,「所有的直接存在,一切都轉化為一個表象。」真實的社會生活已被表象所取代,在虛擬的森林和農場中,人類通過電子產品和網絡數據就能完成種樹和養雞,在演算法和程式中實現虛幻的參與。而螞蟻森林又同時提供了緩解消費背德感的捷徑,不管使用者在消費和生活過程中製造了多少污染,又或者螞蟻金服公司本身帶來了多少環境問題,只要創造了或者參與了螞蟻森林的遊戲,似乎就真的為環保作出了努力。這個虛擬的綠色小遊戲,彷彿一張當代賽博贖罪券,可以輕易抹去所有現實問題。

 

賣碳翁的碳排放生意

 

如果說引導消費還是可以理解的商人促銷行為,那麼螞蟻森林背後的碳交易則是令我更加震驚的資本家邏輯。

 

碳交易是《京都議定書》為促進全球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採用市場機制,建立的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作為依據的溫室氣體排放權(減排量)交易。也就是說,在每個企業都有碳排放配額的情況下,碳排放超標的企業可以向未超標的企業購買剩餘的配額,於是出售碳排放配額甚至成為一門生意。

 

也因此,用戶給支付寶貢獻的綠色能量其實可以在碳交易市場進行交易,每一個種樹的人都是螞蟻金服的一個碳帳戶。螞蟻金服首席戰略官陳龍直言不諱,「螞蟻森林初期通過公益基金會購買個人碳帳戶積累『綠色能量』,將其轉化為植樹行為,未來將參照國際上一直通行的自願減排(VER)交易機制開展VER減排專案交易。下一步,如果個人碳減排活動能夠形成國家認可,並納入中國自願減排專案(CCER)類型,將能成為以後個人參與碳交易的『碳戶頭』,參與未來碳市場的買賣與投資。」這段話透露出兩個資訊,一是確認了螞蟻金服收集的用戶碳減排額度是預備參與市場的,二是由於尚未被國家認可,這個賣碳的行為還沒有實施。不得不說,螞蟻森林是螞蟻公司很有遠見的佈局。

 

碳交易市場將環保納入資本主義邏輯,碳排放也不再單純是一個環保指標,而變成了在市場裡流通貿易的期貨。然而,市場行為真的能規範企業排放嗎?如果排放超標可以通過購買行為達成減排,碳減排量也只會維持在原地,因為多餘的減排配額,都被拿去補貼碳超標的額度。而如果碳減排可以通過購買實現,資本雄厚的大企業也不再受到管制,只要花錢就能實現減排,那碳排放量多少又有什麼區別呢?

 

基於這樣的碳交易邏輯,螞蟻金服又將剝削發揮到了極致。他製造了一個綠色環保的景觀,讓用戶產生虛擬的參與感和價值感,又用各種遊戲設計增加了用戶對系列產品的黏性,且暗藏了各種消費誘導引誘用戶花錢,最後無聲無息地收割了用戶的碳帳戶,形成了一整套「螞蟻森林工廠流水線」。至此,全民參與的環保行動被異化為資本市場上的商品,而所謂的公益行動,也脫離了關注地球生態的價值與意義。

 

沒想到,濃眉大眼的支付寶,還是個「賣碳翁」,而我們這些賽博種樹人,卻僅僅只是馬雲老闆佈局碳市場的一棵棋子。我想,我的室友早起收割綠色能量的時候,可能根本想不到我們才是被割的那棵韭菜。

 

結語

 

在網絡上搜索螞蟻森林,幾乎看不到任何差評,除了被阿里公司控評外,很多人都對支付寶看似不盈利還要自己掏錢的公益行為表示讚賞,甚至即便瞭解個中利益的人也會覺得只要對環保有貢獻就是好事,畢竟樹是真真實實地種下去的。且不論在西北荒漠的種樹行為是否足夠環保和合理,至少大資本公司的所謂「慷慨」,不能不被警惕。如保羅·弗萊勒所說,「任何試圖藉著對於受颳迫者的弱勢的尊重來『軟化』壓迫者權力的努力,所顯示出來的都只是一種假慷慨(false generosity);事實上這種努力永遠無法擺脫其侷限。」這種侷限就是不公平的社會秩序的持續。

 

此前,我對個體的環保行動並不抱有信心,因為它微小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然而,當發現資本主義連環保事業也可以同化和利用時,環保運動的重要性就開始顯現:它不單單是對綠色低碳行為的履行和科普,也同時是針對不公平體制的反抗,是一種受壓迫者的解放行動,只是這裡的解放對象是所有被環境問題所累的生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螞蟻渺小但聚集起來便力能扛鼎,或許,我們應該做的事情,是耕耘屬於我們自己的螞蟻森林。

 

參考文獻


  1. 王昭風譯.德波《景觀社會》.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2. Paulo Freire (1968)《受壓迫者教育學(卅遇年版)》台灣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3. 螞蟻森林:沙漠種樹背後是一門運行高效的公益生意
    https://finance.sina.cn/chanjing/gsxw/2019-07-12/detail-ihytcitm1441230.d.html?oid=3814814960387741&vt=4&pos=17
  4. 解碼螞蟻金服、銀行如何入局碳排放交易
    http://finance.sina.com/bg/tech/technews/21cbh/2018-08-29/doc-ivnftkfv3713236.shtml
  5. 你的一棵樹,支付寶的一盤棋:螞蟻森林養成計劃與價值邏輯
    https://ek21.com/news/tech/3963/
  6. 經濟發展與環境效益可以共存?你所不知道的碳交易
    https://greenimpact.cc/zh-TW/article/rq28q/經濟發展與環境效益可以共存-你所不知道的碳交易

 

本期文章


實體書店還有出路嗎?(龍啟慧)
螞蟻森林:遊戲、公益還是生意?(郭詠)
香港電影的出路——一個偽命題(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