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校長獲頂級獎項 表彰為世界帶來深遠影響的研究

嶺南大學新任校長秦泗釗教授注重對業界產生實際影響的研究而享負盛名,他最近又有另一項突破性的獎勵,成為香港和大中華地區首位獲得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頒發的頂級國際獎項的學者。

自2009年起,IEEE每年都會頒發一個控制系統學會技術轉化獎 (CSS (Control Systems Society) Transition to Practice Award ) ,以表彰學者在促進工業界、研究實驗室和學術界之間在科學合作和互動方面所作的傑出貢獻。

此前的獲獎者包括美國、加拿大和日本的科技領軍人物,今年的頒獎儀式於8月中旬在巴貝多舉行的第七屆IEEE控制技術與應用國際學術會議(CCTA)期間舉行。

IEEE(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是世界上最大的專業技術組織,其宗旨是推動技術發展,為社會帶來福祉。

在宣讀讚辭時,評審委員會特別提到了秦教授在美國大學開展的研究,以及這些研究如何解決化工和半導體行業面臨的實際問題,從而改進製造和生產流程。

評審委員會還提到了他在數據驅動控制工程領域做出的突破性貢獻,並指出他成功地在模型預測控制、系統安全、健康監測和診斷方面推動的新研究方法和知識轉移。

秦教授說:「我知道自己獲得提名,但有潛質的候選人相當多,他們來自世界各地,在各個領域和學科工作。當然,獲得這個獎項對我來說意義重大,因為這個獎項是頒給那些做了出色的原創研究,並能夠將研究成果應用於實際情況的學者。這正是我一直想做的工作。」

秦教授是由麻省理工學院(MIT)的Richard Braatz教授提名的,他曾是該獎項的獲獎者和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重要的是他的成就為「影響」提供清晰明確的例子,他能夠將研究成果直接應用或商業化,或者可以證明其研究成果推動了技術的發展。

秦教授說:「我一般都會選擇具有良好應用潛力的研究課題。大約從 25 年前開始,我就開始關注即將出現的新技術,以及可以從數據分析中學到甚麼。」

特別是,他很早就對「模型預測控制」產生興趣,這是業界公認的一種做法。他和他的合著者Thomas Badgwell博士率先提供了一個統一的框架,揭示了工業實踐的原則。秦教授利用超微半導體公司運行控制系統的豐富資料,與另一學者合作撰寫了另一篇論文,探討了生產條件通常如何隨時間變化,其中一些會導致故障和中斷,並設計了一種自適應算法來檢測故障。

「我們很幸運地發現並確定了正在發生的事情,提出了一個框架並將其付諸實踐,感覺就像我們中了頭獎,這是一個驚喜。第二個驚喜是這個理論非常可行。我們後來做了一些調整,但現在它已被視為該領域的一個里程碑, 」秦教授說。

該篇有關預測控制的論文後來在谷歌上被引用了 6000 多次。同樣重要的是,這篇論文為工業界提供了實用的見解,並適時地在化工和半導體製造自動化、對可能存在的缺陷進行故障診斷以及開發更好的監控系統方面發揮了具影響力的作用。

此外,秦教授還與艾斯本技術有限公司(Aspen Technology)合作,共同開發了一項IP(知識產權)專利,用於感測器驗證以及在工業過程中發現及糾正錯誤。

在其他時候,他與摩托羅拉 (Motorola)、德州儀器 (Texas Instruments) 和英特爾 (Intel) 的內部專家合作,協助公司提高效率、提升生產力,以及幫助公司實現盈利。

秦教授說:「這些發展往往是循序漸進的,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取得突破,可能需要 10 年甚或 20 年的堅持。」他謙虛地指出有一些應用領域是因他而壯大。「每當我知道它們有應用價值的時候,我並不覺得說服行業採用它們有多大困難。」

秦教授在他的事業生涯中時刻準備迎接新的挑戰。這一點從他由第一個自動化學士學位轉而修讀化學工程博士學位,然後專注於化工、半導體的工業流程工程,再轉攻智慧能源領域,再到現在的數據科學就可見一斑。

「每當我轉變範疇時,都會有一些追補的工作要做,但我會盡百分之百的努力來證明我可以在新的領域作出貢獻,」秦教授說。「在最近的轉向,我的做法是閱讀大量文獻、參加會議、與熟悉該範疇的人士交流,並尋求機會直接處理真實的數據資料。我已經有了多年的學術經驗, 並建立了一個研究網路,這有助於我與新領域的知名人士交談。」

秦教授在 IEEE 會議上發表的全體演講中,回顧了其個人事業生涯的一些亮點。展望未來,他還談到了動態潛變數(DLV)分析的新框架以及其如何可以用作識別故障。他強調,要充分利用機器學習和數據分析方面的優勢,就必須掌握更多應用領域的知識,同時他還指出,技術創新應該用作解決現實世界中的問題,並能讓應用該些技術的人員所「 接受和理解」。

在會議期間的分組討論和其他的交流場合,秦教授介紹了嶺南大學未來幾個月的一些計劃和工作重點。例如,嶺大將會致力在課程中採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並加入數據科學工具。此外,大學還將提供更多機會,讓學生到北美、歐洲、東南亞和中國大陸的夥伴院校進行海外交流活動。

他說:「嶺南大學擁有優秀的科學家和教授,他們正在努力開拓前沿技術。因此,我也希望協助他們爭取研究基金,為香港和大灣區開展一些大型研究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