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大學譜寫新篇

隨著新校長上任,嶺南大學已經準備就緒--牢記往日成就,迎接光輝未來。

嶺南大學始建於1888年,前身是廣州的格致書院。從那時起,嶺大走過了一段豐富多彩、而且有重要歷史意義的歷程。在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嚴重破壞和戰後的發展時期,直至1952年院校调整之後,於1967年以嶺南書院之名在香港復校,並於1999年正名為嶺南大學。

今天,嶺南大學是享譽全球的院校,與世界各地49個國家、超過250家院校建立了夥伴關係,提供範疇廣泛的課程,體現了博雅教育的最佳實踐模式。

與其他高等教育機構一樣,嶺南大學的成就是由其創始人、先驅者、同心同德的校友、教職員和學生一起努力耕耘得來的,而建校以來的歷任校長更是功不可沒。嶺大現在由秦泗釗教授領導,他是教育界的領袖和知名學者,有非常豐富的經驗可供嶺大借鑒。

秦教授說:「我在中國的清華大學接受教育,主修自動化,取得碩士學位後,便轉往美國馬里蘭大學攻讀化學工程博士學位。之後,我在工業界當了3年的首席工程師,然後又回到學術界,在美國擔任了25年的教授。2020年1月,我返回香港,最初是擔任香港城市大學數據科學研究院的首任院長。」秦教授成就卓越,先後獲選為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化學工程學會(AIChE)、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 (IEEE) 及國際自動控制聯合會會士。

即使只計算博士畢業後的時間,秦教授已累積了30多年的工作經驗,並且曾在不同地區、不同機構工作,這對他擔任嶺大校長一職大有裨益。秦教授說:「我在南加州大學工程學院擔任副院長期間,還曾申請3年休假,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分校擔任副校長,參與成立一個全新校園,為學生和教學人員構建一系列的校園設施和服務"。

經驗以外,秦教授對教育的熱忱對他出任校長一職亦至為重要。他指出:「我相信高等教育以及通過研究和教學進行創新是非常重要的。在瞭解過美國和香港的教育體系後,我對如何提升中國內地的教育有一定的經驗--不僅在於培養具有一流學術素質的學生,而且在於支援他們成為發展全面的優秀人才。」

嶺南大學校長一職吸引了秦教授,這不僅是因為可以滿足他對教育的熱忱,也是因為他相信他的經驗能夠讓他為大學和學生作出貢獻。秦教授說:「嶺南大學校長一職於我而言是極具吸引力的,原因有幾點。首先,嶺大在高等教育界擁有超過135年的悠久歷史和深厚底蘊,它在中國高等教育現代化進程中發揮了領導作用,並且培育了多位偉大的學者。」

除了悠久的歷史,嶺南大學的國際視野也吸引了這位教授。嶺大一直是中美之間的橋樑,積極為老師和學生提供渠道,進行資訊交流、學習和溝通。秦教授說: 「嶺大在協助中國高等教育界達致新的世界水平有很多精彩的故事,此外,大學和高等教育界別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因此,不單嶺大的豐盛傳統吸引著我,它往前邁進的機遇也同樣吸引著我。」

當然,嶺南大學要在秦校長領導下往前邁進,還需要克服好些挑戰。其中一些挑戰是有關重新平衡重點的需要,使大學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全面的教育,以加強其博雅教育的優勢和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秦教授說: 「我在擔任校長期間必須克服多項挑戰,例如在提供堅實的博雅教育的同時,亦要使嶺大變得更加以研究為導向。今天,知識必須快速更新。人工智慧等技術使世界的變化不斷加劇。我們希望成為在數位時代領先的博雅大學。我們必須重整大學的每一環節,以便更好地迎接數位化進程。」

為了克服挑戰,嶺南大學必須改變思維。這首先涉及到如何在接受和追求現代化的同時保持一所博雅教育院校的氣質。秦教授說:「人們普遍認為博雅教育院校的規模一定要細小,但美國許多著名大學,例如普林斯頓大學開設的博雅教育課程都有相當多的學生修讀。我們必須想方設法增加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人數。」

除了應對這些挑戰之外,秦教授還希望保持並加強嶺南大學對香港社會以至其他地區的正面影響。秦教授說:「我希望把重點放在為服務而學習上。嶺大在為社會帶來正面影響方面一直表現出色,我相信這也是我能作出重大貢獻的領域。大學正面臨在香港和大灣區發展教育的重要機遇。世界上仍然存在著重大的社會和技術問題,但我們有能力參與解決這些問題,促進國際合作,將學生培養成世界公民。」

為了確保學生能夠滿足社會不斷變化的需求,創新將是重中之重。在秦教授的領導下,嶺南大學將變得更加重視研究,並會持續更新課程,納入最前沿的內容。數位化將是另一個重點。由於生成式人工智慧將改變世界各地的工作場所,嶺南大學將在秦教授的領導下,致力培養學生適應因為世界急速發展而產生不斷變化的需求。

「嶺大從1888到1952年在廣州的年代,是嶺大的1.0,它在這時期奠定了大學豐富的傳統和文化,」秦教授說。「由在香港重建到今天,是嶺大的2.0,嶺南3.0則代表著未來--展望未來,大學獨特的歷史和紧邻大湾区地理优势將會為我們的學生創造嶄新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