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教育在工業5.0的角色

在未來社會,是技術和技術人才盡領風騷,還是需要具有更廣闊視野的專業人士?今年11月9日,嶺南大學在QS亞太2022高等教育峰會中舉辦了一個以「博雅教育、工業4.0及往後的發展」為主題的圓桌會議,探討的就是這個問題。

嶺南大學校長鄭國漢教授在開幕辭中指出,工業5.0或第五次工業革命的概念是在2017年的CeBIT數碼商業貿易展上首次流行起來的。在這個關於未來工業自動化和智慧製造的願景中,重點將放在人類和社會上,而不僅僅是機械人和其他科技工具。

鄭教授解釋說:「對於工業5.0的倡導者,工業4.0的特點是[機器人的統治],而工業5.0則是[有靈魂的自動化]。我相信,我們高等教育界,特別是我們這些提供博雅教育的人士,對工業5.0的接受程度,確實會較工業4.0為高。」

他指出,面對新冠疫情肆虐和烏克蘭戰爭等事件造成的混亂和痛苦,歐盟已經樂於接受工業5.0,現在傾向發展那些能夠在面對不確定性和衝擊時更具韌性、可以提高工人的才能和他們對工作的滿意度,以及促進人類發展的可持續性的科技。

博雅教育與工業5.0

QS 的編輯和程式設計師Anton John Crace是圓桌會議的主持人,他邀請講者討論在基於人類和機器合作的新模式中,博雅教育可以如何配合。

鄭教授回答說,他認為工業5.0是對工業4.0以及對人類最終成為機器奴隸的可能性進行反擊。鄭教授以他自己的大學為例,指出為了準備迎接一個不確定的、但具有協作性的未來,嶺南大學對其學生進行的技能培訓,不僅適用於轉變工作,即使要轉變事業範疇也一樣適用。這些技能不但包括四個C--慎思明辨、創造、溝通和合作能力,而且還包括嶺大強調的其他技能,如負責任的領導力、創業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的學生會將他們所學的知識應用於解決實際問題,並事事親身參與。」

嶺南大學副校長 (學術素質保證與國際事務)、李兆基基金政治學講座教授夏爾馬教授指出了工業5.0的三大支柱:以人為本、韌性和可持續性。夏爾馬教授以嶺大為例,指出這些支柱是博雅教育的基本要素。在嶺大,學生的人力資本不僅通過他們在課堂上接受嚴格的學術培訓得到發展,而且還通過各項體驗建立他們的自尊、自信和社會責任感--這是硬技能和軟技能的融合。「因此,我們的服務研習計劃不僅有慣常的對貧困社區的關注和對老年人的幫助,而且還有培養創業精神這一環。」

在談到對抗逆能力和適應性的培養時,夏爾馬教授指出,在新冠疫情肆虐期間,嶺大改用了真正的混合教學模式,在課室和線上繼續教學。

秉持博雅教育的恆久價值

各位講者強調,現在最好的博雅大學所提供的課程並不是對工業5.0或4.0的回應,而是早在這些術語首次出現之前就已經存在。

印尼大學學術發展和學習資源總監Gatot Fatwanto Hertono博士說,他的大學於2007年在本科和專業層面首次引入博雅教育課程時,創造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育已經是重要的一環。Hertono博士補充說,印尼大學的學生還到校外其他院校、政府部門或私營企業學習,這種體驗式學習後來成為國家高等教育政策的一部分。

嶺南大學副校長兼林文贊比較政策講座教授莫家豪教授說,其他大學可能會專注於教育的專業化,但博雅大學則不僅是提高學生的經濟生產力,而是要為學習賦予更大的意義。他承認,大學當然需要為學生的就業做好準備,但他們也需要撫心自問,在一個不斷轉變的世界裡,就業會採取怎麼樣的形式。

莫教授接著引用了全國高校及僱主聯合會最近進行的一項調查的結果,該調查詢問了僱主對應屆畢業生的素質有甚麼要求,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在團隊中工作的能力被視為最重要的素質,每項都有82.9%的受訪僱主選取,其次有80.3%的受訪僱主認為溝通能力最重要,而72.6%的受訪僱主則認為領導能力最重要。他指出,這些技能以及僱主需要的大多數其他技能都有在博雅大學裡教授。「我們不僅教授主要的、專門的學科,我們還拓寬了學生的教育經驗。」

莫教授說,我們的目標是培養具有道德意識的領導人,他們思考時能夠有全球視野,並在本地有所作為。

博雅教育課程該如何發展

然而,鄭教授指出博雅教育確實需要往前發展。「即使學生不是學習科學和科技專業,我們也需要確保我們的畢業生具備基本的科學知識和科技素養。」他總結說,讓學生瞭解大數據及其應用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