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成就

嶺南大學與中山大學「香港居民對大灣區發展的認知與評價」研究發佈

“Perception & Evaluation of Hong Kong Residents of the Greater Bay Area Development”

嶺南大學與中山大學就著「香港居民對大灣區發展的認知與評價」聯合發表研究報告。

 

嶺南大學(嶺大)與中山大學日前(10月23日)就「香港居民對大灣區發展的認知與評價」聯合發表研究報告。研究發現,在過去一年有到過大灣區的受訪港人中,近六成表示主要是觀光,只有16.7%人表示到該區工作嶺大副校長莫家豪教授建議讓港人多認識大灣區,以及提出港府需探索與大灣區內城市的新合作模式,如醫療券互通等措施。另外認為,隨著廣深港高鐵及港珠澳大橋的相繼通車,便利的交通條件,將加速灣區發展。

出席研究發佈的學者尚包括中山大學黎熙元教授、嶺南大學江晉博士及中山大學周微博士。是次調查於2018年8月15日至27日期間,成功訪問了1,033名年滿18歲或以上的香港居民,以了解他們對大灣區發展的認知與評價。調查結果主要分為三部份,包括港人與大灣區地區的關係、港人對大灣區的認識和評價及港人到大灣區生活的顧慮。

近六成往大灣區觀光為主
Prof Jiang Jin

江晉博士

調查結果顯示,約五成四(53.9%)受訪者表示,過去一年從沒有到過大灣區(港澳除外),而表示到過大灣區13 次或以上(平均多於每個月一次)的受訪者只有4.6%。過去一年有到過大灣區的被訪者中,有近六成(59.2%)受訪者表示前往大灣區的最主要目的是觀光,24.5% 表示是探親或訪友,20.5% 表示是品嚐美食,只有 16.7%表示是工作。 

調查又顯示,最多被訪者表示大灣區最吸引的是休閒娛樂(37.5%)。但同時他們亦表示最需要改進的兩個方面是食品安全和治安(所佔百分比分別是 41.2% 和30.6%)。至於被問及如要到大灣區生活,是否擔心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時, 36.2%受訪者表示擔心在大灣區找不到合適的工作,19.2%則表示非常不擔心。另外,超過四成受訪者表示擔心到大灣區生活,42.5%擔心享受不到在香港的福利。

便利交通加速灣區發展

莫家豪教授表示,從調查發現到有超過一半的被訪者在過去一年沒有到過大灣區地區,而到過大灣區的則表示他們的主要目的是觀光,可見觀光旅遊是港人跟大灣區內城市重要的交流方式。他相信,廣深港高鐵及港珠澳大橋的通車,兩地便利的交通環境條件下,兩地交流更為便利,有助加速灣區發展。

他又指,除了「玩」和「吃」之外,政府應提供更多有關商業和就業資訊,讓港人了解大灣區的事業發展的機會。雖然大灣區城市推出一系列規劃和的便民政策,但有關措施是否落實,以及如何便利港人,仍需要宣傳介紹。同時,港府需探索與大灣區內城市合作的新模式,方便港人在大灣區工作和生活,尤其是,港人是否能在大灣區享受原有的福利(如醫療券),子女在區內接受教育,及稅收安排等議題,需加強區域合作。

結合民間力量推廣宣傳
img3

中山大學黎熙元教授

莫家豪教授建議,負責青年事務的組織及商會,可以為有志創業的年青人在灣區創業,提供市場認知方面的支援,讓初創企業在灣區有更好的發展。「教育界方面,安排就業輔道時,除了香港就業資訊,同時提供整個大灣區就業資訊,另外,若能夠結合民間力量,資訊發布面可以更寬,層面更廣,更多人了解在灣區發展的可能性。」

中山大學黎熙元教授表示,廣州天河區青創基地,見到有香港年青人投入平面設計,酒店管理等工作,事實上,香港新一代青年人有心進入灣區發展,不難找到心儀工作;還有以前港人選擇工作集中在深圳區,現在逐漸向更北移,多了年青人在廣州區尋找發展機遇。她並指,香港的管理經驗都是內地企業所渴求,灣區機遇處處,發展機會大,有待年青人發掘。 

各區市互相協調促進合作
Prof Joshua Mok

莫家豪教授

莫家豪教授指出,大灣區是兩區九市,GDP總值1.36萬億美元,面積5.6萬平方公里,總人口6,670多萬,灣區代表產業包括金融、航運、電子及樓房四大產業,具相當發展潛力。他說,香港法制健全,擁航運、國際融資的優勢,配合9個市的需要,分工合作,互相協調,香港政府提出的同城化可以將個餅做得更大,關鍵是各區、市政府要落實相關發展政策及大力推動。他謂:「城市之間競爭是必然的,不同城市各有優勢,只要互相協調,良性競爭可以速進合作的可能性,製造更大的餅。」

推動大灣區的發展,需要儲備管治人才。嶺南大學新開設的政策研究博士課程」(Doctor of Policy Studies,是大中華地區首個專為從事有關政策研究工作的資深專業人士而設的專業博士課程。豐富的政策研究及實務課程,助學生以國際視野,結合實踐經驗,深入分析社會政策議題,運用到社會實踐中,為大灣區乃至整個亞太地區培養管治人才及政策專才。

 *大灣區範圍包括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九市。(資料來源:https://www.bayarea.gov.hk)

 

媒體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