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嶺南研究生會議鼓勵學生從不同學科增長識見

Keynote
2019年3月29日
Professor M. Ramesh

現今的學生得發揮團隊精神,並須以國際視野審視周邊環境。為培育學生這些方面的能力,世界各地的教育機構融入跨學科學習,又營造具國際視野的環境。教育機構鼓勵學生學習自己主修範圍以外的學科,擴闊知識領域,裝備好自己投入變幻無常、日新月異的環球市場。

2019年跨學科學習研究生會議在三月二十八及二十九日於香港嶺南大學梁方藹雲藝術廊舉行,提供跨學科平台,讓同學磨練研究和演示技巧。活動副題為推動年青學者追求卓越,鼓勵同學思考,以不同手法進行跨學科和比較研究。

活動期間,來自嶺南大學不同學系的教學人員與學生會面,探討研究的新角度。學生學習以跨學科和比較角度進行研究;又學習以國際視角,探索研究本質。討論焦點範圍放在嶺南大學的三大核心學系,即社會科學系、文學和人文學系,以及商學系。

Professor M. Ramesh

 

活動的主講嘉賓包括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社會政策設計亞洲區主席M. Ramesh教授,以及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知識、文化和社會研究中心聯席總監Lisa Lucas博士。Ramesh教授談及醫療系統的管治工具,而Lucas博士則闡述大學排名、研究評審和研究人員在全球環境的角色。英國約克大學研究院副總監Antonios Roumpakis博士也主講演說,探討家庭作為社會經濟參與者的角色。

「我們都做研究、搞學術,但更重要的是我們為年青學者營造學習環境,讓他們把研究做得更好。」嶺南大學副校長莫家豪教授在歡迎辭上說。「比較層面和國際層面都重要,所以今日我很高興邀得三位來自世界不同地方的主講嘉賓蒞臨,與我們分享他們在各自學術領域豐富的比較和國際研究知識。」

「香港是個國際城市。我們一直反思,應該給予嶺南學生什麼樣的學習體驗。在嶺南,我們希望鼓勵國際性的學習,並幫助學生思考他們研究題材以外的課題,以建立比較和國際視角。我們要裝備嶺南的年青學者追求卓越。」莫教授說。 

Professor M. Ramesh

 

主講嘉賓Ramesh教授稱自己「頭戴著多頂帽子,大部分帽子都和公共政策和醫療政策沾上關係;時而與退休保障沾邊,時而與教育有關。」Ramesh教授說他通常把各頂帽子分得清清楚楚。

Ramesh教授的主講題目是「醫療系統的管治工具:中國和新加坡的啟示」。他集中探討在亞洲地區的政策制訂過程,常把政策設計和政策推行兩方面分開。政策要成功,必須要正確和有效推行;可惜很多時候,政策制訂者對推行階段的事情所知不多,也無甚興趣去了解,導致政策可能失敗告終,甚至胎死腹中。

Ramesh教授說,政策要推行成功,制訂者和推行者要步伐一致。計劃政策的人若只管用腦袋,卻不與負責執行的人交流,問題便會浮現;但假如負責執行的人只管做而不用腦袋,情況只會更糟。他指出:「想和做要同步合一。」

Ramesh教授以修築一個排水口為例,形象化地闡釋他的論點。這排水口給修在一條被水包圍的道路上,「這排水口沒有用,」他說,「政策制訂者議決好了,經費有了,修築排水口的人員聘好了,但排水口的功能沒有發揮出來。」不過,Ramesh教授說,這個沒用的排水口已比很多公共政策成功,起碼這排水口是修起來了,更多的公共政策是索性半途而廢。他說:「有些排水口甚至是修也沒修起來,所以連發現它沒用的機會都不會有。」

Ramesh教授認為,跨學科思維可避免以上問題發生。他說:「大家應多以跨學科思維來思考。我的背景是政治科學,常與政客碰頭。考慮一個項目的推行時,同仁常把經濟考量凌駕於其他一切因素。實際上,我們應以不同方式反思探問,來處理問題。」

Ramesh教授補充說,要增加公共政策成功推行的機會,經濟考量反而應該放在最後;待得所有其他問題都透過跨學科思維幫助解決後,才拿出經濟問題來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