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王彥臣博士是嶺南的博士畢業生。他在西班牙攻讀兩年研究碩士學位時,開始愛上研究工作。亞洲學生喜歡在英語國家進修,他選西班牙這地方可說較為冷門。

馬德里卡洛斯三世大學的商業及定量研究碩士課程學制嚴謹。在王博士就讀的那年,入學初期的二十位同學,最終只有九人畢業,但這並沒有嚇倒王博士。

「雖然辛苦,但我喜歡做研究。最初我連甚麼是研究碩士也搞不清楚;但做了兩年研究後,我越來越喜歡。」他說。「我很想繼續下去,修讀博士課程。」

選擇院校

連同第一年在馬德里參加交換生計劃,王博士已在海外待了三年。他決定搬回靠近老家的地方,所以申請新加坡和香港的博士學位課程。

收到嶺南金融學和經濟學兩個學系的取錄通知後,他仔細評核大學的實力,才接受取錄。他當時有點擔心,覺得兩個學系規模都不算大。

「我翻查嶺南網頁上教授的履歷和發表過的研究,發覺學術文章和研究成果的水平都很高。」王博士說。他再翻查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香港)的網頁。委員會最新的研究評審工作,就八間公立大學的研究成果進行評核;他發現嶺南的經濟學系在評審中佔據第四位,令他眼前一亮。

他修讀博士期間,也發覺在規模不大的學系讀書大有好處。同學和教職員關係密切,不用禮數周周地事先預約,輕易就可以找教授輕鬆聊聊,問問他們意見或得他們指點。

為擴闊支援的範圍,大學也邀請其他大學的講者在各種研究範疇就不同主題主持座談會。「同學可在會後和教授傾談,分享他們的研究意念,並尋求反饋或意見。」現時已成為嶺南經濟學系助理教授(研究)的王博士解釋道。

王博士當年最大的挑戰,是他的一位主要指導老師離開嶺南。他的博士論文探討美國《多德.弗蘭克法案》實施後對銀行風險承擔和資產流動性建立的影響。幸而當時論文初稿經已完成;他的新主要指導老師接替後,他選了另一個輔助題目,撰寫成另一篇三、四十頁有關私隱和知識產權的論文。

「指導老師離任,對博士生可以是重大打擊。幸好,這件事對我來說不是壞事。我現在還可以在兩個範疇進行研究。」他說。

王博士也慶幸有機會導修和教導本科生,他相信在申請工作時,這些經驗可令他從其他大學博士生申請人中脫穎而出。在他就讀的第二年,他開始以教學助理的身分教學,帶領導修課。後來他擔任課程導師,教授微積分和統計學兩個課程。他覺得,課程教學給嶺南博士畢業生帶來真正優勢,因為其他大學的博士生只負責帶領導修課。

王博士表示,教學工作負擔不算重。他有時間做獨立研究,也有餘暇和同事合作,分享研究意念。他慶幸可以專注研究、發表研究和證明自己的研究實力。

王博士打算繼續在學術界發展,原因不僅在於研究的趣味,也在於研究的意義。

「如果你花數年專注於一個範疇作重要研究,然後在一份高排名的學術期刊上發表,你會覺得自己做出了一點成績。」王博士說。他補充,在大學教學不僅好玩,也能對社會作出貢獻,使他覺得自己在做著一件有意義的事,令他感到自豪。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