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世界 独具慧眼 - 修读国际事务文学硕士课程有助事业发展
岭南大学全新文学硕士课程,致力培育有智慧及具国际视野和丰富政治知识的人才
不论是经济贸易、金融还是民生,香港绝对是世界最具多元化特质的城市之一。近年,全球一体化的形成,配合中国高速的城镇及经济发展,令香港这个「中国的对外窗口」的地位进一步提升,继而增加其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拥有国际视野、对大中华地区的整体政策及发展有充分理解及认识的通才,各界都需求甚殷。
有见及此,岭南大学(岭大)的政府与国际事务学系,前政治学系,将推出全新的「国际事务文学硕士课程」(MA in International Affairs),就现今世界各地及本港邻近地区的政治及社会课题,编排一些如国际政治、比较政治、发展研究、国际安全、环境政治、大中华研究、民族主义及政治文化等有关科目以供学员修读。
适合任何专业人士修读
课程创始主任陈皙博教授指出,国际事务文学硕士课程基本上是为修读任何与政治学科有关(包括社会科学、人文学科、法律以及新闻)的学位持有人而设,也适合其他欲在事业上得到更佳发展的专业人士,如企业、商界、传讯、非政府及国际组织的从业人员及公务员等修读。
「一直以来,不少人认为香港学生对国际及邻近地区的事务缺乏认识,而这『认识』正正是各界领导人员需要具备的条件。」陈教授说。 「这里说的不只是学习政治体制及公共服务那么简单,更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对本地与国际社会发展和转变的洞悉能力,并能把所识所见套用在贸易、投资、教育、公营机构等专业领域中。」
此外,国际事务文学硕士课程亦适合在职通识科教师报读,借此加深其对国际及邻近地区重要事务及议题的认识,并助其掌握最新的世界发展动向。
全人教育 博雅精神
为满足学员不同的职业及学习需要,提供一年全日制课程。各学员必须完成四个必修科及四个选修科,方能获得硕士资格。 「课程涵盖理论基础及学术实践,对众多重要国际议题作详尽而深入的分析及讲解。」陈教授续说:「学员在完成课程后,对不同国家或地区推出的政策,以至政策背后所蕴含的动机及政策推行的来龙去脉,必能充分掌握并作出深入的分析。」
作为亚洲领先博雅大学之一的岭南大学,一直以提供全人教育为己任。秉承学院的教学宗旨,国际事务文学硕士课程除了教授专门知识,也启发学员发挥潜能,锻炼他们的独立思考及应变能力。 「课程除帮助学员提升理解及分析能力外,亦会就学术研究能力、方法应用、演说汇报及写作技巧等项目给予培训。」陈教授相信,国际事务文学硕士课程的毕业生都会成为克己尽责、紧贴国际脉搏的世界公民。
「课程不只着重探讨国际大事,亦会涵盖如中国『一带一路』的计划,讲解它对中国及其他地方的经济、民生,甚至在地区战略上将会产生什么影响及导致哪些改变。在比较过西方及亚洲的社会经济模式及政治发展后,同学对『中国模式』自会有独到的见解及体会。」陈教授说。
国际学习体验
国际事务文学硕士课程的教职员团队,主要由岭南大学政府与国际事务学系的教员组成。团队成员均拥有哲学博士资格,他们分别于美国、英国、澳洲、加拿大及纽西兰等海外著名大学毕业,主要研究范畴,从中国政治及经济发展和策略、中美关系、国际组织及相关议题全球管治,以至香港民主发展及身份认同等,十分广泛。 「有不少教授曾于港府中央政策组、世界银行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组织担任顾问工作。」陈教授说。
与其他岭南大学的硕士课程无异,预期报读国际事务文学硕士课程的学员,除本地人士外,来自中国及海外地区的为数应亦颇多,学员从不同的文化背景及角度探讨问题和作出交流,让课堂能体现真正的「国际化」。 「学员有很多机会参与由岭南大学不同学术单位主办的学术会议及工作坊,可充分感受和体验校园生活。」
国际事务文学硕士课程大部分学科均采取三小时讨论课(Seminar)形式、除教授授课(Lecture)、亦有答问环节(Q&A sessions)、公开研讨(Open discussions)及学员汇报(Presentations)等形式进行,以鼓励学员交流切磋,及提高其学习兴趣。 「他们除了负责个人及小组的习作外,每星期亦需为课堂作充分的准备,并要在学科完成前撰写一篇研究论文。此外,这课程亦能帮助有志于继续升读博士课程的学员奠下稳固的基础。」陈教授说。
媒体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