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全球大城市 需求層出不窮待應對
近幾十年來,全球各地的重要城市——尤其是中國國內的大城市——都在不斷加速發展和擴張,這為城市管理者們帶來嚴峻挑戰,而有關挑戰既包括與衛生及房屋有關的基本服務,亦涉及可持續發展、氣候變化和空氣質素等問題。這些因素相互關連,與此同時,提高整體城市生活質素這項任務,今天已經變得越來越複雜。因此,有效地管理城市所講求的知識和技能,已跟以前截然不同。
為此,嶺南大學於2020年秋季推出了「城市與治理碩士」課程。此課程旨在幫助學生為日後發展跟城市治理各層面有關的事業做好準備。由於今天的城市管理者越來越重視跟其他參與者分擔責任,因此修讀此課程的學生將來有可能加入政府部門、半官方機構、非政府組織、智庫或私人企業(尤其是與大灣區發展有關的公司)。中央政府在2018年公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框架,涵蓋香港、澳門和廣東省九大城市。嶺南推出「城市與治理碩士」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要為同學講解香港融入大灣區的最有效方法。
不斷演進 適應時勢
「城市與治理碩士課程」總監邱勇教授表示,今天全球各大城市正在持續發展,而本課程也在不斷演進,這是基於課程採用了跨學科方法,匯集歷史、商業、經濟、政治、社會政策、社會學和理工科等學科的精華。
「城市與治理碩士」課程有多方面優勢。首先,嶺南大學本身擁有一流師資;此外,嶺南和越來越多來自香港、內地和世界各地大學的專家及相關組織建立了合作關係,包括華南理工大學、深圳大學、英國的倫敦大學學院和修適士大學,以及香港的「智慧城市聯盟」。
雖然目前跨境和海外出行受到限制,但本課程利用科技成功把學生與香港以外的專家和學者聯繫起來,並讓他們以虛擬形式進行參觀或考察。
本課程以一年全日制和兩年兼讀制形式開辦,科目包括:
- 城市及社會變遷
- 智慧及可持續發展城市
- 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政治、政策及國際發展
- 歷史、文化遺產及地區性視野
- 房屋政策及開發
- 城市問題及政策:國際研討會
- 區域政策研究及大灣區體驗式學習
- 理解社會指標及社會政策
- 大中華地區的老齡政策
- 智慧管理工作坊
此外,學生可以選擇修讀「城市與治理碩士」課程或全新的「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專修課程。
環境及可持續發展
「我們留意到城市與治理這個領域對專家的需求正在激增。」邱教授指出:「在香港和全球各地,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治理的關鍵議題之一。」
這個新增的專修課程會讓學生廣泛認識環境和社會問題跟「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之間的關係。課程涵蓋的科目包括氣候變化。此外,「環境、社會及管治」 (ESG) 亦成為可持續發展的焦點議題之一。上市公司每年都須要編制一份ESG報告,因此學生在本課程中將學習如何做ESG評估,和如何建議企業把ESG標準融入於其整體戰略中。
邱教授表示,嶺南大學雖然專注於博雅教育,但又同時有能力推出「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專修課程,皆因最近有多位教授加入了校方早前開設的科學教研組的教學團隊。
「我們還請來了一些專業人士講授課程。」這些專業人士具高度專業知識和能力,分別來自非政府組織及利益團體,包括綠色和平和ESG咨詢公司等。
對於有志投身環境及可持續發展行業的畢業生來說,專修課程有助他們開拓更清晰的事業方向,並為他們在求職時帶來優勢。舉例說,有志加入非政府組織的學生必須懂得如何推銷其環保倡議,而本課程將會教授學生有關技能。
課程未來方向
今天的住屋問題涉及不同層面,可謂非常棘手,邱教授認為「城市與治理碩士」課程有進一步深入探討住屋問題的空間。而城市管理涉及的最大壓力來源之一,是全球化資本流動所引發的房地產投機現象。在內地,住房過度金融化不時成為新聞頭條。中央政府現有意推廣三孩政策,但可負擔住宅的大小和質素,是有關政策能否取得成功的主要制約因素。然而,任何為解決有關問題而刻意壓低樓價的舉措,一定會遭到利害相關者的反對。
邱教授認為,住屋問題將來可能會變得更加複雜,以致「城市與治理碩士」課程不足以把問題納入課程當中。他說:「我們日後可能會推出跟房屋研究或物業管理有關的碩士課程。」
交通導向發展(TOD)是一種城市發展模式,一方面讓市民可以更方便地使用公共交通,同時盡量利用公共交通樞紐的步行距離範圍內之空間建設住宅、商業樓宇和其他用途的建築物。除了提高城市的宜居性,交通導向發展可以通過在公共交通樞紐上蓋及鄰近範圍提供大規模的房地產發展用地,補貼城市交通和其他基礎設施的高昂造價。莫家豪教授在這視頻講述了港鐵公司的交通導向發展項目如何為香港開拓新發展區域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