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大故事

助理教授陈汉辉
社会学及社会政策学系助理教授

助理教授陈汉辉
 

我们身为教师,一方面需要以心相待,同时亦要保持客观公正。

助理教授陈汉辉

对很多香港学生来说,汲取与其主修科目或将来潜在职业并无明显或直接关连的知识,可能并不合理。不过,社会学及社会政策学系助理教授陈汉辉却另有一番见解。他讲授现代及古典社会学理论,为马克思、韦伯和涂尔干等具影响力思想家的作品赋予生命力,令这些理论能与现代社会建立起实际的连系。

连系过去与现在

除了讲解学科的理论和历史外,他亦会介绍一些其他思想家的理论或意见,这些思想家皆以其他范畴或学科的贡献著称,例如傅柯。

陈教授说:「这是为了让学生投入和思考。我希望他们开阔眼界,不会被社会学的范围与传统所困。」

因此,陈教授其中一个最主要的目标,就是把社会学理论联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举例说,他不会要求学生将马克思的《资本论》全本读完;反之,他可能会请学生展示马克思主义如何影响其他社会公义议题,例如环保运动或女权主义,这两个议题均可被理解为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这样我便可帮助学生将既是顶尖人物亦是一个历史幽灵的马克思,联系到现今世界的问题。这有助他们理解马克思在他那个时代有何独特之处,在历史背景下认识马克思理论。」

陈教授亦以19世纪的德国社会学家韦伯为例,他当年研究新教工作伦理对资本主义兴起的影响。不过,与其要求学生认识欧洲当时社会上的商界领袖,陈教授会要求他们在儒家工作伦理的背景下,思考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兴起。

另一项颇受学生欢迎的功课,是研究中国最新一代工业家及企业家当中部分人的背景资料,从而分析他们是否受儒家伦理的影响,以及中国的资本主义可带来什么启示。

他说:「在这个练习中,我们除了展示一个现代社会学家,如何根据韦伯的学说认识资本主义与工作伦理的关系;亦把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从课本读到的理论带到现实当中。」

培育理性思考

尽管陈教授于岭大作为全职教员仅仅四年,他在2016年已获颁优异教学奖,在岭大累积了许多美好的体验。

陈教授表示,最难忘的其中一个体验是在2014年发生的「雨伞运动」,当时许多学生和社会科学教师对这次抗争运动以至香港社会的未来都感到困惑。他说:「我们就运动及其对社会的潜在影响举行了一次论坛。我们想从社会科学的角度,以一种非对抗性及较少挑衅性的形式进行论坛。」

论坛反应十分理想,约有二百名学生、教授及校友参加。陈教授表示:「我们不是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任何人之上,而是希望创造开放和自由的氛围,让每个人都踊跃发言。」

陈教授相信,这是培养学生抱持更理性态度的正确方法。以香港的情况来说,问题不在于如何能够一下子改变社会,而是要分析最主要的问题,找出问题根源所在,并探讨有何可行的解决方案。 他指出:「你必须采取理性的观点,尤其是面对这种具争议性的议题。我们身为教师,一方面需要以心相待,同时亦要保持客观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