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大故事

副教授罗淑敏
视觉研究系副教授

副教授罗淑敏
 

艺术的本质旨在促成表达、增进沟通,对个人健康和社群团结都有好处。

副教授罗淑敏

维多利亚时期的著名作家王尔德或曾说过:「一切艺术皆毫无用处。」然而,视觉研究系副教授罗淑敏不敢苟同。对她来说,艺术是充满力量的语言,能够启发思考、改变生命,甚至疗愈心灵。

她说:「在我看来,艺术可定义为以图像编写的语言。它吸引感官,启迪知性,并传递独立于语言、性别、年龄、文化或教育背景的讯息。其本质旨在促成表达、增进沟通,对个人健康和社群团结都有好处。」

多年来,罗教授获研究资助局资助的艺术倡导计划让不同的目标社群受惠,包括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患有认知障碍症的长者及残障人士。有赖研究资助局的「优配研究金」支持,罗教授得以与社会福利署及非政府机构合作,服务经历创伤的儿童。她表示:「展望将来,我希望我们可以为这些儿童受害者多做一点,他们往往感到无助。我们的首要目标是通过艺术和创意的媒介,让他们得到安全感和再次信赖别人,继而可内化这种正面的体验,令他们对自己有更深入的了解。」

艺术倡导计划

在社工、艺术倡导者和艺术治疗师的协助下,罗教授专为曾受虐待、疏忽照顾或长期精神压力等创伤的儿童举办艺术倡导工作坊。创作图像是一种有效的思想表达方式,有助释放被压抑的情绪,否则这些情绪难以得到解放。

罗教授解释:「这个过程能够增强他们自我觉察的能力,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自己面对的挑战。」

不过,这种做法并不容易。要这样做,意味着我们要改变传统思维,打破人们长久以来认为艺术只属于有钱人或天才的观念。

罗教授说:「为了说服人们相信艺术是所有人的语言,我开始钻研人类学家的理论和假设。」及后,她还更进一步,探讨神经科学、创伤研究,以及与视觉艺术相关的认知心理学。

她又指出:「在进行任何合作项目之前,我都会跟潜在的合作伙伴分享我在艺术作为语言这种本质方面的研究,确保彼此理念一致。很幸运,通过这过程,我的伙伴均认为艺术比他们原本想象的有用。」

培育岭南人

教导本科生时,罗教授并未设下严格的规条,她相信课堂和项目应该启发思考。真实兴趣、内在动机和好奇心,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因此,她或会问「艺术从何而来」或是「如何定义艺术」,作为功课的引子。答案乍看简单,但再三细想,便见其复杂之处。

她说:「我不要成为一个『Google教师』,只提供事实和死板的知识概念,或是预期中的事情。我的角色是要打开一扇扇窗,让学生知道有各种不同的观点可供学习、取用和内化。这样应能激发他们发挥创意,追寻自己的道路。」

毕业后,很多学生选择执起教鞭甚至进修艺术治疗硕士课程。罗教授希望,他们继续看见艺术作为语言的力量,让人表达意念、探索个性。

「艺术没有标准答案,但有数以百万计的可能性。」她补充:「岭大的使命之一是透过全面教育启发学生,使其对香港和整体社会产生正面影响。艺术以至艺术教育,对我们所有人都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