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中国古典写作带给现代读者

早在2014年,岭南大学蔡宗齐教授作为联合创始主编协助创办《中国文学与文化》杂志时,有几个明确的目标。

其中一个目标是要就中国前现代作品和更广泛的文学领域发表有见地的论文和评论。另一个目标是以国际化的编辑视野,促进中国、美国和世界其他地区学者之间的进一步交流和深度合作。

蔡教授穷一生事业的努力去把优美的中国文学传统带给世界各地的读者,让他们能够理解和懂得欣赏,就是为了达成这两个目标。

多年以来,他通过出版中国主要学者的著作英译本,鼓励跨学科研究以开拓新的理论观点,以及共同撰写或共同编辑“如何阅读......”系列书籍,协助新读者掌握历史典故、文化背景和文体格式,因为这些都是中国古典诗歌和散文写作的重要部分。

通过这些方法去搭建桥梁和推广中国文学,蔡教授已经确立了自己在这个领域的卓越地位。但在过程当中,他仍然腾出时间浸淫于自己深感兴趣的领域,包括比较文学、美学和哲学、中国魏晋时期五言诗、文学批评以及从古代到唐代的诗歌文化等。

蔡教授说:“我很清楚地知道我们在地球上的生命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必须善用时间。”蔡教授是利荣达中国文学讲座教授。“因此,我选择的课题都是属于传统的‘节点’并能产生影响的。在策划研究方面,我会使各个环节结合成为一个整体的项目。研究计划不是僵化的,因为我会适时作出调整,但会有一个明确的框架,而我经常都是提前做好规划。”

这些方法是蔡教授学成之后慢慢培养出来的,他是1980年代初期第一批获得海外奖学金去从事西方和比较文学研究的内地毕业生之一。他随后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于1991年在伊利诺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东亚研究系担任教授。

在那里,他的研究重点是中国诗歌,并以平衡宏观和微观的研究方式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关于汉魏晋时期诗歌的专著。为此,他需要详尽地阅读相关文本和进行细致的语言学检查,以及对整个传统和它如何演变加以透彻的分析思考。

现正担任环球中国文化高等研究院院长的蔡教授说:“只有当你根据早期和未来的发展进行研究时,你才会明白当中意义的重要性。我会从跨文化比较的角度去审视,而透过西方传统的视角,我发现了新的问题、角度、观点,并设计了新的范式。”

他指出,这些研究工作的重点不在于关注表面的相似性,而在于探究在特定世界观下,我们触及文学时会有什么独特之处。

“但有一个问题是,许多关于某一特定时期的中国诗歌或诗人的著作都是学者与学者之间的对话,普通读者无法理解。此外,诗歌的美感往往在翻译中丢失。”

蔡教授认为需要克服这些障碍,于是提出了出版一本指导性文集的想法,并为每个主要文学类型编写一章。其基本目的是缩小文学研究和语言教学之间、以及原文和译文之间的差距,并提醒读者留意中国诗歌有口头朗诵的特色,这一点经常被完全忽视。

该指导性文集的第一卷于2008年出版,获得巨大成功,于是其他系列相继出版,涵盖散文、戏剧和文学理论。

蔡教授说:“为了接触更广泛的读者群,今年我开始了一个关于如何阅读中国诗歌的每周播客。”他还与同事合作,重新推出了《岭南学报》,这本杂志一向以其前沿的学术研究而闻名。他们还创办了“岭南大学国学堂”,以提升大众对国学的兴趣和鼓励他们参与。

“大众对播客的反应非常热烈。随着我们进入唐朝时期,我相信我们可以吸引更多的听众。如果我们能够有资金支持,我们也会为YouTube制作一个视频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