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與華南歷史研究部
研究項目
東華三院一百五十周年史編撰計劃
東華三院委托本部進行一個有關『東華三院一百五十周年史』的研究計劃。
將軍澳社區口述歷史培訓計劃
西貢民政事務處委托本部進行一個有關『將軍澳社區口述歷史』的培訓計劃。
萬宜灣村歷史策展計劃
西貢民政事務處委托本部進行一個有關『萬宜灣村歷史』的研究計劃。
香港教師廣州歷史考察團
教育局委托本部進行一個有關『廣州歷史』的考察團。
邵氏片場歷史研究
LWK & Partners Architects委托本部進行一個有關『邵氏片場歷史』的研究計劃。
賽馬會香港歷史學習計劃
本部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慷慨捐贈港幣1,483萬元,成立「賽馬會香港歷史學習計劃」,以香港歷史發展為主線,設計一系列配合香港中小學校需要的教與學資料套。「賽馬會香港歷史學習計劃」透過探究為本、口述歷史訪問、社區參與等學習方式,整合古今香港的知識和資料,並邀請學生、老師及大眾共同參與。計劃的目標為推廣本地歷史、增強青少年對香港的認識、保存公共文化資源。
香港玩具歷史研究
香港歷史博物館委托本部進行一個有關『香港玩具歷史』的研究計劃。
香港終審法院大樓歷史研究
香港建築署委托本部進行一個有關『香港終審法院大樓歷史』的研究計劃。
香港消防處歷史研究
香港消防處委托本部進行一個有關『香港消防處歷史』的研究計劃。研究闡述香港消防服務歷年的發展過程,以及在百多年間服務、架構、制服、車輛、裝備等方面的演變。研究計劃以文獻資料深入了解消防及救護人員如何應對各類事故,以保障市民的生命財產。研究亦收錄不少鮮為人知的消防小知識,增添大眾閱讀趣味。
香港舊郵政總局建築(1911-1976)歷史研究
香港郵政署委托本部進行一個有關『香港舊郵政總局建築(1911-1976)』的研究計劃。
香港港口與海事處歷史研究
香港政府海事處委托本部進行一個有關『香港港口與海事處歷史』的研究計劃,在重構香港港口自明清以來發展的同時,研究計劃將重點放於海事處的演變,以及其與整個港口及社會間的互動。
宋慶齡在香港(1937-1941)研究
孫中山紀念館委托本部進行『宋慶齡在香港(1937-1941)研究』,透過搜集及整理有關宋慶齡的資料,研究計劃整理出宋慶齡於二次大戰前在香港生活的面貌。
屯門文物徑
屯門區議會委托本部進行了一個有關『屯門文物徑』的研究計劃,計劃除了為搜集及整理有關屯門的歷史資料外,亦會透過文物徑上的展板將其所彙編之內容公開予市民。
屯門的宗教及廟宇研究
屯門區議會委托本部進行一個名為『屯門的宗教及廟宇』的研究計劃,計劃內容主要包括屯門各宗教的發展,其廟宇及建築物的結構與特色等等。研究成果出版成書,為《屯門的宗教及廟宇》。
青山寺文物研究
青山寺慈善信託理事會委托本部進行為期一年的『青山寺文物研究』,內容主要包括青山寺歷史沿革及名勝名人介紹等等,研究成果將由青山寺慈善信託理事會出版,向市民敘述青山寺的故事。
屯門歷史與文化研究
屯門區議會康樂文化委員會 ─ 屯門區文物工作小組,委托本部進行了一個名為『屯門歷史文化研究』的計劃,主要目的是研究屯門悠久的歷史及文化發展,並將資料編寫成《屯門風物志》,由屯門區議會出版及派發。
達德學院研究計劃
『達德學院研究計劃』是香港歷史博物館委托本部進行之其中一個研究計劃,計劃集中研究達德學院的歷史及早期學生的就讀情況,而有關研究及文化已呈交香港歷史博物館。
香港消防處海上救援歷史
『香港消防處海上救援歷史』是香港歷史博物館委托本部進行的其中一個計劃,主要研究香港消防處在海上救援上擔當的重要角色,及海上救援的重大事件,部份研究資料亦已在葛量洪號滅火輪展覽館內展出。